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醉饱(醉飽)
(1).谓酒食过度。《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孔颖达 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饜足过度之名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具言 灌夫 醉饱事,不足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於肆,醉饱而去。”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包探,冒险家, 英国 姑娘, 菲洲 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体上搔搔痒的。”
(2).“醉酒饱德”的略语。隶释·魏大飨碑:“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分類:酒食过度
《漢語大詞典》:释奠(釋奠)
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 孔子 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 舍奠 ”。
《漢語大詞典》:舍奠
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 释 ”。周礼·春官·大祝:“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禰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大传》説 武王 牧野 之战,既事而退,‘设奠于 牧 室’。彼即征伐舍奠之事。”
《國語辭典》:治具  拼音:zhì jù
1.治国必须的工具,指法令。唐。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2.置办宴客所需的物品。《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妇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國語辭典》:行潦  拼音:xíng lǎo
汇聚路旁的流水。《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行潦暴集,江海不以为多。」
《國語辭典》:簠簋  拼音:fǔ guǐ
古代祭祀盛稻粱黍稷的器皿。青铜制,长方形,有四短足,有盖。
《國語辭典》:簠簋不饰(簠簋不飾)  拼音:fǔ guǐ bù shì
比喻做官不廉洁。《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也作「簠簋不饬」。
《國語辭典》:大飨(大饗)  拼音:dà xiǎng
1.合祭先王。《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
2.宴飨宾客。《周礼。春官。大司乐》:「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
《漢語大詞典》:供具
(1).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木龙》:“ 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
(2).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辞於 范雎 , 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天将暝,忽兵官至,騶从甚盛;坐中堂,令免供具,第索笔砚灯烛,闭户而寝。”
(3).犹备呈,上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官吏﹞又追集里正,供具四十年前絶户并废寺观、废菴舍;产去而名存者,悉行追究。”
(4).指供佛的香花、饮食、幡盖等物。大宝积经卷三四:“是时 月光童子 知佛坐已,躬自齎持微妙供具,奉献 如来 及诸大众。”
《國語辭典》:宴客  拼音:yàn kè
1.设宴请客。《北史。卷七五。列传。李圆通》:「明初,帝少时,每宴客,恒令圆通监厨。圆通性严整,左右婢仆,咸所敬惮。」
2.宴请的客人。汉。蔡邕 司空房桢碑:「门无立车,堂无宴客,衣不变裁,食不兼味,虽易之贞厉,诗之羔羊,无以加也。」
《漢語大詞典》:铜斗(銅斗)
(1).亦作“ 铜枓 ”。铜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记·赵世家:“﹝ 襄子 ﹞请 代王 ,使厨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 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铜斗饮江酒,手拍铜斗歌。”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 孟东野 当时适有铜器,其状方如斗,而 东野 特以贮酒而饮,又击之以和歌声,故自形于诗句。” 清 陈维嵩 《水调歌头·赠西陵周勿庵》词:“拍手唱铜斗,蹋地舞迴波。”
(2).铜制的量器。隋书·赵煚传:“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 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 建德 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为厌胜之器的威斗。 唐 苏颋 《壠上记·铜斗》:“有人开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铜斗,有柄。 文帝 以访朝士。 何承天 谓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宋 王观国 学林·铜斗:“前汉·王莽传曰:‘铸威斗,以铜为之。’盖厨人操铜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厌胜之器也,皆非饮酒之器。”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悭道人 《一文钱》第二折:“自来不曾见这样财主,家私铜斗般,气量芝蔴大。”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铜斗儿》引 童斐 元曲选注:“铜斗, 元 时俗语,盖谓美富且牢固也。”
《漢語大詞典》:饮客(飲客)
(1).酒徒。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 刘伶 酒性既深, 子期 又是饮客。”
(2).酒楼或饮料店的顾客。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饮客登楼,则以名牌点唤侑樽。”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侍女 白秋英 正替一饮客斟酒。”
《漢語大詞典》:赛社(賽社)
旧俗。一年农事完毕后,陈酒食以祭田神,相与饮酒作乐。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赛神:“岁十二月,索鬼神而祭祀,则党正以礼属民,而饮酒劳农而休息之,使之燕乐,是君之泽也。今赛社则其事尔。”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秋收已罢,赛社迎神。” 清 黄景仁 《车中杂诗》:“赛社闹鹅鸭,趁虚喧蝱蚊。”
《國語辭典》:侑食  拼音:yòu shí
1.劝食。《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礼记。玉藻》:「凡侑食不尽食,食于人不饱。」
2.陪伴尊长或宾客而食。
3.附祭。宋。苏轼〈议富弼配享状〉:「国朝祖宗以来,皆以名臣侑食清庙。」
《漢語大詞典》:侑祠
配享,以后死的功臣、贤哲附祭于祖庙。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祠庙》:“ 泰伯庙 ,在 閶门 内,旧在门外…… 延陵季子 侑祠焉。” 泰伯 是 春秋 吴 始立的国君, 延陵季子 ( 季札 )是他的二十代孙。
《漢語大詞典》:飨士(饗士)
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劳士卒。尉缭子·踵军令:“踵军饗士,使为之战势,是谓趋战者也。”史记·田单列传:“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閒,尽散饮食饗士。”后汉书·王霸传:“贼復聚众挑战, 霸 坚卧不出,方饗士作倡乐。”
《漢語大詞典》:燕飨(燕饗)
亦作“ 燕享 ”。亦作“ 燕飨 ”。
(1).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饗,以庙。” 凌曙 注:“汉书·贾谊传:‘古者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 师古 曰:‘庙则服之,宴处则不著,盖贵之也。’” 宋 苏轼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其百官,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 元 吴澄 《校定经诗序》:“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焉用之,于朝会焉用之,于享祀焉用之。” 章炳麟 《辨诗》:“四夷之乐,用於朝会祭祀燕饗,自《周官》韎师、 鞮鞻氏 见其耑。”
(2).以酒食祭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燕享有时,赏与以节。”
(3).泛指以酒食款待人。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会故相 常衮 来为 福 之观察使……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饗,必召同席。” 金 元好问 《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公帑所积,尽於交聘燕享祭祀宾客之奉,而未尝私贮之。” 元 姚燧 《千户所厅壁记》:“此先王维持太平之宏纲大经也。其法主宾有送迎之拜……燕饗有献酬酢旅之节。”
见“ 燕饗 ”。
《國語辭典》:心领(心領)  拼音:xīn lǐng
1.心中有所领悟。如:「心领神会」。
2.婉拒别人好意的客套话。如:「您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么贵重的礼物我是绝不能收的。」
《國語辭典》:心领神会(心領神會)  拼音:xīn lǐng shén huì
不必经由言行的表达,心里便已明白。《红楼梦》第六四回:「只有二姐儿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又怕贾珍吃醋,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也作「心领神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