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蒙尘(蒙塵)  拼音:méng chén
1.沾染灰尘。《淮南子。缪称》:「蒙尘而欲毋昧,涉水而欲无濡。」
2.比喻天子失去政权,流亡出奔。《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
《漢語大詞典》:并命(併命,並命)
共命运;同死。宋书·索虏传:“我与此城并命,义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 王元绍 ﹞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1).犹言捐生。《后汉书·西羌传》:“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元年:“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2).亡命;逃亡在外。《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吾父忠於国家,知我必欲报仇,故使并命於 楚 ,以絶后虑。”
併命:1.拚命,舍命。旧五代史·明宗纪一:“吾王命我取 葛司徒 ,他士可无併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自和议成而军士灰心,敌益狂狡,遂有四忠併命之祸。”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闻 戚 娶女,鬱怒填胸,立刻拏舟至城,将与女併命。”
(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或有不轨之徒从中鼓煽,强者併命于寻仇,弱者絶望于逃死,众志一暌,全体瓦裂,终非国家福也。”
並命:1.一同受命。礼记·内则:“毋敢敌耦於冢妇,不敢并行,不敢並命,不敢并坐。” 孔颖达 疏:“并有教令之命。” 唐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诗:“昔岁经过同二 仲 ,登朝並命惭无用。” 唐 张署 《赠韩退之》诗:“白简趋朝曾並命, 苍梧 左宦一联翩。”
(2).拼命。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今日与人争不胜,已买刀藏腰际,将与仇者並命。”
《漢語大詞典》:散亡
(1).离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养,则众散亡。”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粮餉莫继,士卒散亡。”
(2).指散亡之众。北齐书·魏兰根传:“ 宝寅 至 雍州 ,收辑散亡,兵威復振。”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
(3).散失。史记·儒林列传:“及至 秦 焚书,书散亡益多。” 宋 苏轼 《郊祀奏议》:“ 秦 燔,经籍散亡。” 鲁迅 《三闲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说集〉小引》:“将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里,可以较不容易于散亡。”
《漢語大詞典》:获者(獲者)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漢語大詞典》:逃移
(1).逃亡迁移。 唐 元稹 《当州两税地》:“其间人户逃移,田地荒废。” 宋 朱熹 《自劾不合致人户逃移状二》:“遂致人户愁怨,相率逃移。”宋史·胡沂传:“前岁 淮 民逃移,未復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
(2).指逃亡的人。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五》:“况所领官校,如饿豺狼,甚为民害,以致荡家产鬻儿女,怨声动地,逃移满路。”
《國語辭典》:出奔  拼音:chū bēn
出走、逃亡。《礼记。檀弓下》:「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宋。苏轼 论春秋变周之文:「忽之出奔,其为失国,岂不甚明?」
《漢語大詞典》:叛亡
背叛逃亡。汉书·韩王信传:“陛下宽仁,诸侯虽有叛亡,而后归,輒復故位号,不诛也。” 唐 张九龄 《敕书·敕薛泰书》:“禽兽无知,不怀恩信,相率种落,一时叛亡。”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达瓦齐 既立,不能统驭其属,岁多叛亡。”
《国语辞典》:由余  拼音:yóu yú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晋人。逃亡入戎,后降秦,为秦谋伐戎之策,穆公用其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著有兵法六篇。
分类:人名逃亡
《漢語大詞典》:奔亡
逃亡,奔走。史记·酷吏列传:“ 成 坐有罪,及 孔 暴 之属皆犇亡, 南阳 吏民重足一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分類:逃亡奔走
《國語辭典》:逃散  拼音:táo sàn
因逃亡而失散。如:「他们两兄弟当年因战争而逃散,今日终于重聚了。」
《漢語大詞典》:流奔
(1).流亡,逃亡。宋书·天文志三:“七月,大饥…… 吴郡 吴兴 户口减半。又流奔而西者万计。”
(2).谓变迁。《晋书·隐逸传·董京》:“末世流奔,以文代质,悠悠世目,孰知其实!”
《國語辭典》:彍骑(彉騎)  拼音:kuò jì
唐代宿卫兵。唐沿袭北周的府兵制,高宗时因府兵制逐渐破坏,宿卫兵大量逃亡,遂到玄宗时遂改为募兵制,把负责保卫京城的长从宿卫改称为「彍骑」。每年宿卫京师两个月,免除出征、镇守的负担。
《漢語大詞典》:逋臣
逃亡之臣。 唐 罗隐 《代韦徵君逊官疏》:“在陛下簪珥间犹恐登用未尽,又安可以遽及逋臣。”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逋臣解剑酬渔父,处士挥钱付酒家。” 清 洪楝园 《悬嶴猿·题词》:“穷岛萍浮一 首阳 ,逋臣虽去蕨薇香。” 傅敷 《感怀》诗之二:“从此止乌定谁屋?藐余何惜作逋臣。”
分類:逃亡
《漢語大詞典》:道亡
(1).在途中逃亡。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以亭长为县送徒 酈山 ,徒多道亡。”
(2).死于道路;死于途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道亡者多,身膏草野,至 燕 者仅十七八人。”
(3). 南朝 梁 鼓吹曲名, 沈约 作。隋书·音乐志上:“第四, 汉 曲《上之回》改为《道亡》,言 东昏 丧道,义师起 樊 邓 也。”
《漢語大詞典》:逃绝(逃絶)
(1).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宋史·职官志三:“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絶人户。”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
(2).指逃跑绝迹。 明 王思任 《还罕山》诗:“空庭闃无僧,旧犬亦逃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