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轮人(輪人)  拼音:lún rén
1.职官名。周代掌理制造车轮的官。见《周礼。考工记。轮人》。
2.古代称制造车轮的工人。《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漢語大詞典》:农正(農正)
古代职掌农事的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国语·周语上:“及籍, 后稷 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 韦昭 注:“农正,田大夫也,主敷陈籍礼而祭其神,为农祈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井復一夫之税,以其人为农正,掌劝督耕耨赋税之事。”
分類:职掌农事
《漢語大詞典》:章沟(章溝)
古代职掌夜间巡更、警戒的官署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重以 虎威 、 章沟 严更之署。” 吕延济 注:“ 武威 、 章沟 皆更署名。”
《漢語大詞典》:纶省(綸省)
指中书省。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故称。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臣职上:“纶省:除中舍人 李乂 为学士。词云:纶省推高。”
《国语辞典》:礼部试(礼部试)  拼音:lǐ bù shì
会试。科举时代的会试乃由礼部职掌,故称为「礼部试」。《新五代史。卷五五。杂传。李怿传》:「假令予复就礼部试,未必不落第。」也称为「南宫试」。
《漢語大詞典》:制局(製局)
南朝 齐 梁 时设置的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南史·梁吴平侯景传:“ 宋 孝建 以来,制局用事,与领军分权,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领军垂拱而已。”南史·恩倖传论:“制局小司,专典兵力。”
安排篇章结构。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叙人间富贵,感人情盛衰,用笔縝密,著色繁丽,製局精严,观止矣!”
《漢語大詞典》:车正(車正)
古代职掌车服诸事的官。左传·定公元年:“ 薛 宰曰:‘ 薛 之皇祖 奚仲 ,居 薛 以为 夏 车正。’” 杜预 注:“ 奚仲 为 夏禹 掌车服大夫。”竹书纪年卷上:“﹝ 殷 太戊 ﹞三十一年命 费侯中衍 为车正。”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有莘氏 与 夏 同姓, 仲虺 的祖先 奚仲 为 夏 车正,都被 汤 争取过去了。”
《漢語大詞典》:炭场(炭場)
宋 代职掌储备薪炭的官署。宋史·职官志五:“炭场,掌储炭以供百司之用。”
《漢語大詞典》:司箴
职掌规谏、劝诫。文选·张华〈女史箴〉:“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李善 注引 毛萇 《诗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女史不记其过,其罪杀。”《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復礼克己。风人司箴,敬貽君子。”《旧唐书·李义府传》:“勉之又勉,光兹守器。下臣司箴,敢告近侍。”
《国语辞典》:大都护(大都护)  拼音:dà dū hù
职官名。唐置,职掌统领诸蕃,抚慰征讨,总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设有大都护府,置大都护一人。
《國語辭典》:隶仆(隸僕)  拼音:lì pú
1.职官名。掌理王宫及车乘的清洁等杂务。《周礼。夏官。隶仆》:「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祭祀脩寝,王行洗乘石。掌跸宫中之事,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2.仆役。《商君书。境内》:「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仆。」
《國語辭典》:市长(市長)  拼音:shì zhǎng
1.职官名。汉代五都置市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2.治理一市的行政首长。
《漢語大詞典》:市令
(1).古官名。掌管市场。 战国 时 楚国 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 汉 于 长安 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 南北朝 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 唐 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 宋 王溥 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周礼·地官·廛人“罚布” 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 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
《漢語大詞典》:巡司
巡检司。职掌地方治安。《西湖二集·觉闍黎一念错投胎》:“及至天明一看,不过是 太湖 中渔户及巡司弓兵百餘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越局
谓超越自己职掌的部分。晋书·傅咸传:“ 解结 以 咸 劾 戎 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 咸 官。”宋书·范泰传:“朽谢越局,无所逃刑。”旧唐书·卢承庆传:“选事职在尚书,臣今掌之,便是越局。”
《漢語大詞典》:舞师(舞師)
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