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8,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扶同
对付
等契
合拍
周合
对口
衔协
符协
配称
不可
不应
不合
相应
如意
离合
《國語辭典》:扶同  拼音:fú tóng
相合、合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总是他不知数目,不识物料,凭著家人与匠作扶同破费。」也作「扶合」。
《國語辭典》:对付(對付)  拼音:duì fu
1.应付。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俺这里先锋前部,会支分,能对付。」《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他都分门别类的抄起来,等到用著的时候拿出来对付著用。」
2.差可、将就。如:「这衣服虽不大好看,但为了禦寒你就对付著穿吧!」
3.设法凑集。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既没了米,我出去对付些钱米来。」《水浒传》第三六回:「我自江湖上相识多,见的那一个不相助?盘缠自有对付处。」
4.配合、匹配。《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我家下有十万贯家财,须著个有十万房奁的亲来对付我。」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
5.安排。元。薛昂夫〈山坡羊。孤山云树〉曲:「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为他巧对付。」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这须是五百年前天对付。」
6.算计、谋算。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水浒传》第一○回:「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也作「对副」。
7.折磨。元。商道〈风入松。暮云楼阁景萧疏套。离亭宴煞〉:「塞雁哀,寒蛩絮,会把离人对付。」元。赵君祥〈新水令。枕痕一线玉生春套。甜水令〉曲:「树列愁帏,山排愁阵,几般儿对付离人。」
《漢語大詞典》:等契
相合;符合。《三国志·吴志·张温传》:“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之炳耀,遐邇望风,莫不欣赖。”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序》:“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成物之能,与坤元等契。”
分類:相合符合
《國語辭典》:合拍  拼音:hé pāi
1.本指乐曲的演奏符合节拍。引申为契合、一致。《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刘氏听见滕爷言语,句句合拍,分明鬼谷先师一般,魂都惊散了,怎敢抵赖?」
2.一同拍摄。如:「这次旅游,我们合拍了一些十分珍贵的照片。」
《漢語大詞典》:周合
(1).符合。韩非子·扬权:“周合刑名,民乃守职。”
(2).四围合拢。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相 乃口衔炬,合掌端坐菴中,以炬四然,须臾烟焰周合。”
《國語辭典》:对口(對口)  拼音:duì kǒu
1.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2.口角、争执。《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3.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4.大陆地区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如:「工作对口」。
《漢語大詞典》:衔协(銜協)
犹符合。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丞》诗:“衔协旷古愿,斟酌高代贤。” 钱仲联 增补集说校引 闻人倓 曰:“衔,含也。篇海:协,合也……言有合辙古人之愿也。”
分類:符合增补
《漢語大詞典》:符协(符協)
符合;相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某等以其梦指适异常,试往相问,而果各得此梦,符协如一。”北史·恩幸传·刘腾:“ 孝文 之在 县瓠 ,问其中事, 腾 具言 幽后 私隐,与 陈留公主 所告符协。”
分類:符合相同
《國語辭典》:配称(配稱)  拼音:pèi chèng
相配、合称。如:「虽然他俩的容貌、外型一点也不配称,但彼此仍相知相惜。」
分類:相当符合
《國語辭典》:不可  拼音:bù kě
1.禁止、不许。《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汉。班固 两都赋序:「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2.不可能。《论语。公冶长》:「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汉。贾谊〈鵩鸟赋〉:「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
《國語辭典》:不应(不應)  拼音:bù yìng
不回应。宋。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廊〉词:「阑干敲遍不应人,分明帘下闻裁剪。」《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惊问肃曰:『持剑是何意?』肃不应,推车直入。」
《國語辭典》:不合  拼音:bù hé
1.相违、不契合。如:「意见不合」、「个性不合」。《红楼梦》第五回:「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
2.违反或踰越某种道理、条件、潮流等。如:「不合原理」、「不合体制」。《红楼梦》第六三回:「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
3.不该、不当。《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宋江接了金钗,不合把与那娼妓阎婆惜收了;争奈机事不密,被阎婆惜知得来历。」《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细》:「到第三日,不合又往,致阿秀羞愤自缢。」
4.不停、不住。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套。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鬨不合。」
5.不可。《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二人又谏曰:『大王休兵罢战,不合伐纣,恐大王逆也。』」
《國語辭典》:相应(相應)  拼音: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照应。《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皆先帝所亲诵,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三国演义》第五回:「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2.相宜、合适。《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著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
3.契合。为梵语瑜伽的意译。如:「上师相应法。」
4.舒服、满意。《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
5.帮忙。《西游记》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
《國語辭典》:如意  拼音:rú yì
1.称心、符合心中的意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阃天年之后,便得如意。」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折:「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长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痒,故称为「如意」。后世演变成一种象徵吉祥的陈设品,以金、玉等精致质料刻制,顶端多作灵芝形或云形,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聊斋志异。卷一○。葛巾》:「而室内并无昋奁,床头有水精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也称为「不求人」、「搔背爬」。
3.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92)。
《國語辭典》:离合(離合)  拼音:lí hé
分离与会合。《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