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碑刻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 魏 人笔力可到!”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 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輒召 文仲 与 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庙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尝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漢語大詞典》:雕文(彫文)
(1).饰以彩绘、花纹。韩非子·十过:“四壁堊墀,茵席雕文。”旧唐书·职官志三:“中尚令,掌供郊祀之圭璧、玩器之物。中宫服饰,雕文错綵之制,皆供之。”
(2).指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韩诗外传》卷八:“士不造无用,雕文不粥於肆。”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緹绣。”
(3).犹美文。 唐 褚亮 《十八学士赞·记室参军虞世南》:“篤行扬声,雕文絶世,网罗百世,并包六艺。”
(4).刻文字于碑石。 宋 叶适 《林正仲墓志铭》:“丧死者焚尸,糜其骨,众薰合和,凌风飘颺…… 正仲 雕文禁止,治塚甓藏之,始变其俗。”
彫文:雕绘文采。晏子春秋·谏下一:“今 齐国 丈夫畊,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彫文刻鏤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汉 贾谊 《虡赋》:“妙彫文以刻鏤兮,象巨兽之屈奇兮。”后汉书·郎顗传:“减彫文之饰,损庖厨之饌。”晋书·武帝纪:“二月乙亥,禁彫文綺组非法之物。”
《国语辞典》:勒碑  拼音:lè bēi
刻字在碑石上。如:「古人对于重大事件往往勒碑为记。」
《漢語大詞典》:枣木(棗木)
(1).枣树。新唐书·五行志二:“八年六月庚寅,京师大风雨,毁屋飘瓦,人多压死者。丙申, 富平 大风,拔枣木千餘株。”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嶧山 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卑唐:“ 欧 、 虞 、 颜 、 柳 诸家碑,磨翻已坏,名虽尊 唐 ,实则尊翻变之枣木耳。”
《漢語大詞典》:箴铭(箴銘)
(1).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箴铭异用,罕施於代。”
(2).泛指规戒之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漢語大詞典》:石铭(石銘)
刻有文字的碑石。吕氏春秋·安死:“今有人於此,为石铭置之垄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又有粟窖及盐窖,以备不虞,今窖上犹有石铭存焉。”
《國語辭典》:德政碑  拼音:dé zhèng bēi
称颂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满,地方乡绅为他竖碑。本意至善,然后世多流于形式,成为应酬性质,而无法反映事实。唐。白居易〈新乐府。青石〉:「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还要请一个会做古文的孝廉公、进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國語辭典》:没字碑(沒字碑)  拼音:méi zì bēi
没有刻文字的石碑。比喻人徒具仪表而没有学问。《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传》:「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孽海花》第二一回:「好没来由!给这没字碑,搅这半天儿。」
《漢語大詞典》:刻珉
犹刻石。雕刻碑石。珉,美石。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裴晋公大度:“将致书於秘监 白乐天 ,请为刻珉之词。”
《国语辞典》:碑穿  拼音:bēi chuān
古代碑石上的圆孔,用来穿绳引棺入穴。
分类:碑石石上
《漢語大詞典》:铭迹(銘迹)
在碑石上铭刻文辞。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五日观于 舂山 之上,乃为铭迹于 县圃 之上,以詔后世。” 郭璞 注:“谓勒石铭功德也, 秦始皇 、 汉武帝 巡守登名山,所在刻石立表,此之类也。”
《漢語大詞典》:谥碑(謚碑)
刻有赠谥制诰的碑石。 元 白珽 《岳武穆精忠庙》诗:“偃月无封檜,栖霞有諡碑。”
《漢語大詞典》:克石(剋石)
刻石。在碑石上刻字。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坛广十二丈,高三尺,阶三等。必於其上,示增高也,剋石纪号,著己绩也。”
《國語辭典》:熹平石经(熹平石經)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据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经文字所刻的碑石经文。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石经。后亡失殆尽,近世续有残石出土。以汉隶写成,用笔冲和,结体方整,应规入矩,波磔不誇张,为当时国定标准字体。
《漢語大詞典》:石套
(1). 泰山 没字碑的别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泰山 没字碑,七修类稾以为石套,其言甚辨。 泰安州 守 曲三山 语予曰:‘碑不甚厚,石復粗礪,断非石套。’按没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此石当 泰山 絶顶,正封禪望祭地;神主石之説为当。”参见“ 碑套 ”。
(2).碑石外的无字石碑。用以保护有字的碑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泰山没字碑:“今 益都 杨太守 应奎 ,亲见某寺移一无字古碑,不意中復有隶文之石,外乃套耳,然后知碑为 隋 时所刻。是古人真有石套事矣。”
《漢語大詞典》:碑套
泰山 没字碑的别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太山没字碑:“ 泰山 有没字碑, 秦始皇 所建,今曰石表,又曰碑套,俗曰神主石。”
分類: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