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岂知(岂知)  拼音:qǐ zhī
那里知道。意谓不知道。《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岂知外面北风甚大,冷不可言,依旧缩了进来。」
《漢語大詞典》:所闻(所聞)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国语辞典》:方知  拼音:fāng zhī
方才知道。如:「养儿方知父母恩。」宋。陆游〈读史〉诗二首之一:「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三国演义》第五回:「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
《國語辭典》:须知(須知)  拼音:xū zhī
1.应该知道,一定要知道。如:「须知人言可畏,凡事不可不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须知我是个寡居,要防生人眼,恐怕坏了名声。亦且拘拘束束,躲躲闪闪,怎能够像意?」《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是个权宜之术。贤弟须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辞。」
2.为使人于某事项之程序及办法知所遵守者。如:「应考须知」、「国民生活须知」。
《漢語大詞典》:须知册(須知册)
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各房务要照欵详门,册面签註明某房科造完某件须知册,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亦省称“ 须知 ”。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备写 并州 情状,这须知妙册不比寻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须知,乃一州县之政事大纲节目,无不备载,以其开卷可一览而得其塈也。”
《国语辞典》:焉知  拼音:yān zhī
怎么知道。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分类:知道
《漢語大詞典》: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别》诗:“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唐 韩愈 《复志赋》:“窥前灵之逸迹兮,超孤举而幽寻,既识路又疾驱兮,孰知余力之不任。”
《国语辞典》:固知  拼音:gù zhī
本来就知道。《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固知四隩之攸同,天下之壮观也。」
分类:知道
《国语辞典》:皆知  拼音:jiē zhī
都知道、全知道。如:「众所皆知」。晋。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
《漢語大詞典》:示人
让人知道;让人看见。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现在好东西的层出不穷者,一是因为阔人先前陆续偷去的东西,本不敢示人,现在却得了可以发表的机会。”
《国语辞典》:岂料(岂料)  拼音:qǐ liào
料想不到、谁知道。如:「原以为这件工作能如期完成,岂料会出状况。」《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曾相聚贩卖私盐,苟求升合之利度日,岂料遭世饥荒,落草为盗。」
《漢語大詞典》:识得(識得)
懂得,知道。《水浒传》第三八回:“ 李逵 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虽有才学,谁人是识得你的?”
分類:懂得知道
《國語辭典》:前知  拼音:qián zhī
预知未来的事。《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漢語大詞典》:独知(獨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四:“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祗独知。”《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 朱熹 集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2).仅仅知道。墨子·兼爱中:“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而攻人之国。”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漢語大詞典》:知见(知見)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漢語大詞典》:自识(自識)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