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灾祸(災禍)  拼音:zāi huò
灾害。《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灾祸不至,所求不匮。」《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此物不祥,害之恐惹灾祸。」
《漢語大詞典》:寇难(寇難)
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荀子·天论:“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昔 献帝 东迁,逼以寇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
《漢語大詞典》:其鱼(其魚)
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 刘定公 劳 赵孟 於 潁 ,馆於 雒汭 。 刘子 曰:‘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灾难。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 淮 扬 万众惴恐,时时有其鱼之虑。”
《國語辭典》:灾殃(災殃)  拼音:zāi yāng
灾祸、灾害。《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西游记》第七回:「毕竟不知向后何年何月,方满灾殃。」
《漢語大詞典》:国患(國患)
国家的灾难、祸患。战国策·赵策三:“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人臣同国患为忠,不同为逆。”
《国语辞典》:山难(山难)  拼音:shān nàn
登山时发生迷途、失足或冻毙等灾难事件。如:「即使山难频传,登山爱好者依然络绎于途。」
《漢語大詞典》:销除(銷除)
(1).消灭去除。汉书·韩延寿传:“乃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唐 刘禹锡 《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销除容纳,皆如圣意。”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然后竭生平之力,归心正法,其意识之障积渐销除。”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大量的鸡蛋未曾冷藏,一个月后全坏了,不但本钱蚀光,还须再凑一笔钱来销除它。”
(2).谓消解灾难。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酬神销除,每岁春香火不絶。”
《漢語大詞典》:免祸(免禍)
避免灾难。新唐书·狄仁杰传:“惟劝迎 庐陵王 可以免祸。”《水浒传》第一○四回:“列位若要免祸,须听小子一言!”
《國語辭典》:匪难(匪難)  拼音:fěi nán
不难。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处死匪难,理存则易。」
《國語辭典》:孽子  拼音:niè zǐ
1.婢妾所生的孩子。《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2.忤逆不肖的儿子。如:「这个孽子,整天只知玩乐,不知上进,这个家迟早会被他败光!」
《國語辭典》:求救  拼音:qiú jiù
请求救援。《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某愿亲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老残游记》第一七回:「翠环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苏枯(蘇枯)
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枯,惟务安集,秋毫无犯。” 清 朱仕琇 《与林穆菴书》:“故苏枯嘘槁,培植俊茂,使士憔悴而得所託,真仁人君子之责也。”
《國語辭典》:遇难(遇難)  拼音:yù nàn
遭到灾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
《國語辭典》:遭劫  拼音:zāo jié
遭遇劫难。《红楼梦》第四九回:「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
分類:遇到灾难
《國語辭典》:劫馀(劫餘)  拼音:jié yú
灾难之后。如:「他劫馀归来,提起灾难的种种,还心有馀悸。」
分類: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