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漏语(漏語)
谓泄漏机密。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逵 ( 施逵 ), 建安 人……状元及第,仕至礼部尚书,復以出疆漏语,被诛。”
分類:泄漏机密
《漢語大詞典》:密要
(1).精密准确。汉书·律历志上:“ 刘向 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 向 子 歆 究其微眇,作《三统历》《谱》以説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
(2).机密重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现检 唐 才常 案卷,因密要不能外寄,拟照出寄 沪 ,交 金守鼎 呈上。”
《國語辭典》:侦探(偵探)  拼音:zhēn tàn
1.暗中探察。《聊斋志异。卷一一。白秋练》:「妾常使人侦探之,谐否无不闻也。」
2.指暗中探察秘密事项、犯罪事实,或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情报的人。如:「私家侦探」。《孽海花》第二八回:「喜的是哥哥总算有了下落,急的是做敌国的侦探,又是盗窃险要的地图,何等危险的事,一定凶多吉少。」
《國語辭典》:紧密(緊密)  拼音:jǐn mì
1.坚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
2.十分密切,不可分开。如:「紧密联结」、「紧密结合」。
《漢語大詞典》:邦汋
指盗取国家机密者。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斟汋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 贾公彦 疏:“ 汉 时尚书掌机密,有刺探尚书机密,斟酌私知,故举为况也。” 孙诒让 正义:“汋酌声类同……盖斟酌有求取之义,故盗取密事者谓之邦汋。”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飞章告变,诬为邦汋。”
《国语辞典》:败漏(败漏)  拼音:bài lòu
机密的事被发现、揭露。《董西厢》卷八:「后来暗约,向罗帏镇欢悦。夜来晓去,约未近数月。不因败漏,才时许我为姻眷。」也作「败露」。
《國語辭典》:泄密(洩密)  拼音:xiè mì
1.泄露秘密。《明史。卷二六五。李邦华传》:「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
2.军事或行政上应保守秘密的消息、文书、图画或物品,为参与者以外人员知悉或持有,即为泄密。无论泄密方法系经由言谈、行动、或文字,及其泄露系属过失或故意,均属泄密行为,而应受妨害军机治罪条例的惩罚。
《國語辭典》:失密  拼音:shī mì
大陆地区指泄漏秘密。
《漢語大詞典》:四机(四機)
(1).用兵的四个方面的机密或机宜。管子·幼官:“器成不守,经不知,教习不著,发不意……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 尹知章 注:“四机,即上不守,不知,不著,不意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四机即《兵法篇》敌政、敌情、敌将、敌士,四者乃兵机之要也。”吴子·论将:“ 吴子 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櫓楫,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 明 邵璨 《香囊记·点将》:“左击右突,而兵藏四机;前驱后衝,而将严八阵。”
(2).佛家指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参阅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卷十下。
《國語辭典》:宥弼  拼音:yòu bì
辅佐、辅弼。宋。王圭〈三司使礼部侍郎田况可枢密副使制〉:「兹庸倚尔忠方之良,置诸宥弼之地。」
《漢語大詞典》:壁有耳
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
《國語辭典》:隔墙有耳(隔牆有耳)  拼音:gé qiáng yǒu ěr
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外泄。语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比喻说秘密时,要防备有人偷听。《野叟曝言》第九五回:「隔墙有耳,沈兄怎这样口敞?」也作「隔墙还有耳」、「隔窗有耳」。
《漢語大詞典》:奥内
隐奥,机密。汉书·杜邺传:“所白奥内,唯深察焉。” 颜师古 注:“奥内,室中隐奥之处也。”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奥亦内也。奥内犹隐奥也。谓所言隐奥,唯将军深察之,非谓室中隐奥之处也。”
《漢語大詞典》:阁揭(閣揭)
明 代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奏章。 明 林潞 《江陵救时之相论》:“宫中府中,斡旋调剂,上一阁揭,回以片言。”
《漢語大詞典》:覆帖
文书信函后所附告知机密的单帖。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其夕 周筠 闻其事,遂以覆帖告变。” 宋 文天祥 《议纠合两淮复兴》诗序:“即作 李公 书,次作 夏老 书。 苗 各以覆帖副之。”
《漢語大詞典》:密牒
机密文书。新唐书·苏珦传:“ 武后 杀 韩 鲁 诸王,付 珦 密牒按讯, 珦 推之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