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五三
年数
算人
巨万
如数
字数
积数
虚额
计算
总数
空积
月数
千楹
读数
实报
《漢語大詞典》:五三
(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國語辭典》:年数(年數)  拼音:nián shù
1.年、年头。指年的数目。如:「隋朝立国的年数很短。」《史记。卷三九。晋世家》:「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做了许多年数,剋剥的私房,必然也有好些。」
2.数年、多年。《史记。卷三九。晋世家》:「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太平广记。卷七四。石旻》引唐。张读《宣室志》:「有石旻者,不知何许人也。浪迹江湖之间,有年数矣。」
3.年龄、岁数。如:「计算树木的年轮,大约就可以得知它生长的年数。」《国语。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张果》:「张果者,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
《漢語大詞典》:算人
计算人民丁口数目。后汉书·皇后纪序:“ 汉 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 李贤 注引《汉仪注》:“八月初为算赋,故曰算人。”一本作“筭人”。
《國語辭典》:巨万(巨萬)  拼音:jù wàn
形容数目极大。《史记。卷三○。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唐。王勃 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思宏法愿,重缉奇功,党集且千,家惟巨万。」也作「钜万」。
《國語辭典》:如数(如數)  拼音:rú shù
按照规定或原来的数目。如:「如数归还」。明。董谷《碧里杂存。板儿》:「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说得毓生满面羞惭,只得如数给他。」
《國語辭典》:字数(字數)  拼音:zì shù
字的总数。如:「这篇文章的字数是多少?」唐。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诗二首之二:「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祇是相思秋复春。」
《漢語大詞典》:积数(積數)
(1).累计的数目或数量。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是盐一斤,官糶得钱名为三十,其实斤多得二十八,少得二十六文,折长补短,每斤收钱不过二十六七,百姓折长补短,每斤用钱三十四,则是公私之閒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归官家,积数至多,不可遽筭。” 宋 徐铉 《筠州刺史林廷皓责授制》:“侵渔公帑,积数且多,干犯詔条,为罪不一。”
(2).指算术上二数相乘的得数。
《漢語大詞典》:虚额(虚額)
(1).限额外的数目。宋史·食货志上二:“先是, 刚中 奏:‘本司旧贮备边岁入钱引五百八十一万五千道,如拨供岁计,即可对减增添,宽省民力。’詔 李璆 、 符行中 参酌减放。於是减 四川 科敷虚额钱岁二百八十五万緡。”宋史·食货志下五:“ 昌州 岁收虚额盐万八千五百餘斤。”
(2).空设的名额。 清 王韬 《平贼议》:“毋使以虚额冒粮。”
《国语辞典》:计算(计算)  拼音:jì suàn
1.核算数目。如:「他正在计算人数。」
2.计划打算。《红楼梦》第六○回:「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
3.暗中谋划,对付他人。如:「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后计算别人。」
《國語辭典》:总数(總數)  拼音:zǒng shù
统括合计的数目。如:「人口总数」、「金额总数」。
《漢語大詞典》:空积(空積)
谓极小的数目。汉书·律历志上:“非黄鐘而它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空积,若 郑氏 分一寸为数千。忽微,若有若无,细於髮者也。”
分類:极小数目
《漢語大詞典》:月数(月數)
(1).谓计时的月的数目,亦指某月在一年中的序次。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由是推之,谓变岁初而不移月数者,非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反復数百餘言,不过皆为 商 建丑即以丑月为岁首, 周 建子即以子月为正月。今按 山屋 许氏 言,春秋改时改月出於圣人特笔,而他书月数不改乃时王之制,如是则诸家不改月数之説为有据矣。”
(2).特称十二。古乐为十二调,分六阳律、六阴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崔遵度 性方正,深於琴,尝著《琴笺》,以天地自然有十三声,徽非月数也。”
(3).指月经。因月行经数日,故称。 元 施惠《幽闺记·抱恙离鸾》:“[浄]他犯着产后惊风。[旦]不是。[浄]莫不是月数不通。[旦]这太医胡説。[末]他是男子汉,怎么倒説了女人的病症。”
《分类字锦》:千楹
陆机七徵万宇云覆千楹林错
分类:数目
《國語辭典》:读数(讀數)  拼音:dú shù
仪表、机器上的显示装置,由指针或水银柱等指出的刻度数目,或萤幕显示的数值。
《国语辞典》:实报(实报)  拼音:shí bào
依实际数目的多寡呈报。如:「实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