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哄抢
豪夺巧取
抄抢
丢包
打家截道
拚抢
生吞活夺
杀人越货
《國語辭典》:哄抢(哄搶)  拼音:hōng qiǎng
大陆地区指群众起鬨抢夺的行为。
分類:纷纷抢夺
《國語辭典》:豪夺巧取(豪奪巧取)  拼音:háo duó qiǎo qǔ
倚仗权势强行抢占,或用巧妙的手段骗取他人的财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豪夺巧取,岁以多金寄归。」也作「巧偷豪夺」。
《國語辭典》:巧取豪夺(巧取豪奪)  拼音:qiǎo qǔ háo duó
用巧妙的手段骗取,或倚仗权势强行夺取。多用以形容不择手段的夺取权、财。如:「在法治社会中,不允许有巧取豪夺的情况发生。」也作「巧偷豪夺」。
《國語辭典》:抄抢(抄搶)  拼音:chāo qiǎng
抢劫、掠夺。《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这等平空抄抢人家,我拿出街上来打他,所以儆众。」
分類:劫掠抢夺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國語辭典》:打家截道  拼音:dǎ jiā jié dào
到人家里或半路拦截夺人财物。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他又不曾杀人放火,他又不曾打家截道。」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呀,俺哥哥又不是打家截道的杀人贼,倒赔了个如花似玉的好娇妻。」
《漢語大詞典》:拚抢
竞争抢夺。例如:两条狗在拼抢一块骨头。
《漢語大詞典》:生吞活夺(生吞活奪)
形容粗暴地抢夺。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三:“﹝日语训练班的工作﹞原先本打算由三厅直接办理的, 梁寒操 生吞活夺的抢去, 乃超 和 鹿地 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分類:粗暴抢夺
《國語辭典》:杀人越货(殺人越貨)  拼音:shā rén yuè huò
语本《书经。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指杀人抢劫。《清史稿。卷二六六。沈荃传》:「禹州盗倚竹园为巢,杀人越货,荃遣吏卒收捕,发土得尸十馀,悉按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