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掌班  拼音:zhǎng bān
旧时戏班、妓院的管理人。
《漢語大詞典》:窝子班(窩子班)
家庭培育的戏班。《歧路灯》第七七回:“那也是 山东 大乡绅养的窝子班。因戏主病故,那老太太拿定主意,説戏班子在家住着不好,一定不论贵贱要卖。”
《漢語大詞典》:送戏(送戲)
旧时戏班为当地权贵义务表演,以求支持。亦指旁人出钱,请戏班为喜庆人家演出。《歧路灯》第七一回:“或有送戏的,署中不过一天,请弟们同赏。次日便送到隍庙,令城中神人胥悦去了。三日之后,赏他十两银就完局。”
《漢語大詞典》:戏蚂蚁(戲螞蟻)
方言。称组织戏班的人,即班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团班之人, 苏州 呼为戏蚂蚁,吾乡呼为班揽头。”
《國語辭典》:戏箱(戲箱)  拼音:xì xiāng
戏班中放置戏服及其他用具的箱子。
《漢語大詞典》:兴化部
戏班名称。例如: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分類:戏班
《国语辞典》:大行院  拼音:dà háng yuàn
剧团、戏班。《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四出》:「六儿,我如今在此闷倦,你与我去叫大行院来,做些院本解闷。」
分类:剧团戏班
《国语辞典》:打对台(打对台)  拼音:dǎ duì tái
旧时戏班间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相同节目的对台戏,以比高下。后比喻互相竞争、较劲。如:「对面开了一家和我们性质相同的店,简直存心跟我们打对台。」
《国语辞典》:分包  拼音:fēn bāo
旧时戏班同时在两处演唱,称为「分包」。
《国语辞典》:黑杵  拼音:hēi chǔ
黑,指私下或暗地里;杵音谐「楮」,指钱币。黑杵是指从前戏班中票友暗中受取戏分的酬劳。
《国语辞典》:子弟戏(子弟戏)  拼音:zǐ dì xì
台湾北管戏业馀戏班的俗称。因为多由农村良家子弟组成的戏团,故称为「子弟戏」。参见「北管戏」条。
《国语辞典》:草台班子(草台班子)  拼音:cǎo tái bān zi
大陆地区指演员数少,设备较简的流动戏班。
《国语辞典》:老班底  拼音:lǎo bān dǐ
原指戏班中的主要基本演员。后来泛指一个单位或组织的基本成员。如:「自从新首长上任后,他以前的老班底也陆续跟著过来了。」
《国语辞典》:小戏儿(小戏儿)  拼音:xiǎo xì ér
1.一种小型的戏剧。角色少,情节简单。
2.票价低廉的戏剧。如:「闷得慌可以听听小戏儿。」
3.以年幼演员为主的戏班。《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國語辭典》:对台戏(對臺戲)  拼音:duì tái xì
旧时指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相同的戏以比高下。比喻双方竞争的同类工作或事情。如:「唱对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