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尘蠹(塵蠹)
被尘土污染,蠹虫蛀坏。形容陈旧破烂。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皇后吴氏:“后入謁, 玄宗 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二:“满案诗书尘蠹甚,故应疏懒过炎蒸。”
《漢語大詞典》:逸尘(逸塵)
谓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马跑得很快。 清 王诒寿 《书王仲瞿〈烟霞万古楼文集〉后》:“泛驾逸尘之马,非羈靮所得制。”
《漢語大詞典》:化衣尘(化衣塵)
指所蒙受的使衣着变色的尘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语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唐 赵嘏 《寄归》诗:“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 长安 不见春。”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世事忽惊翻手雨,马蹄又踏化衣尘。”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诗:“十年蹋遍化衣尘,故里重逢翠陌春。”
《漢語大詞典》:埃土
泥土,尘土。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分類:泥土尘土
《国语辞典》:云帚(云帚)  拼音:yún zhǒu
拂扫尘土的用具。
分类:尘土用具
《漢語大詞典》:散射
(1).谓礼射及习射。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痺矢,用诸散射。” 郑玄 注:“二者皆可以散射也,谓礼射及习射也。”
(2).指光线、声音等由一点向四周发射、传送。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杨朔 《征尘》:“电灯,因着电力的不足而散射着黄橙橙的光线。”
《漢語大詞典》:迎尘(迎塵)
谓迎奉接待。尘,来客车马扬起的尘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序》:“ 宾护 尚书 河东 张公 ,三相盛门,四朝雅望,博物自同於壮武,多闻远迈於咠臣。 绰 避难 圃田 ……叨遂迎尘,每容侍话。”
《漢語大詞典》:蔽泥
也称障泥。垂于马腹两旁用以蔽尘土者。 唐 杜牧 《少年行》:“连环羈玉声光碎,緑锦蔽泥虬卷高。”
壅塞拘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用功到精处,愈著不得言语,説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
《漢語大詞典》:午尘(午塵)
纵横飞扬的尘土。 清 曹寅 《南轩种竹》诗之一:“西堂南闢市为邻,拟种檀欒障午尘。”
《漢語大詞典》:千里尘(千里塵)
方言。指鞋底上刮下的尘土。《陕北民歌选·反对信巫神歌》:“又要无根草,还要千里尘。”
《漢語大詞典》:喧湫(諠湫)
左传·昭公三年:“初, 景公 欲更 晏子 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塏者。’”后因以“諠湫”指低湿、狭小、喧闹、尘土飞扬的地方。 北周 庾信 《答移市教》:“圣德谦虚,未忘諠湫。”
《漢語大詞典》:霾土
飞扬的尘土。 汉 王褒 《九怀·陶壅》:“浮云鬱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分類:飞扬尘土
《漢語大詞典》:轨尘(軌塵)
(1).谓驱车尘不出轨辙。《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
(2).车轮滚过扬起的尘土。文选·张衡〈东京赋〉:“轨尘掩迒,匪疾匪徐。” 薛综 注:“谓车轨之尘适自覆跡。”
《漢語大詞典》:塕埲
尘土飞扬貌。 宋 王禹偁 《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常风有盐南,日夕尘塕埲。”
分類:尘土飞扬
《漢語大詞典》:韬尘(韜塵)
埋藏于尘土之中。谓埋伏而不为人知。《晋书·挚虞传》:“ 燕 石緹袭以华国兮, 和 璞遥弃於南 荆 。夏像韜尘于市北兮,瓶罍抗方於两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