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母性  拼音:mǔ xìng
母亲爱护子女的本能。如:「母性的光辉令人永生难忘。」
《國語辭典》:庶出  拼音:shù chū
妾所生的子女。《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分類:庶出子女
《國語辭典》:孽种(孽種)  拼音:niè zhǒng
1.祸种、祸根。清。阮大铖《燕子笺》第一三出:「又有红衫客,风流孽种,因此上如啼带笑梦魂中,长叫心儿痛。」
2.谦称自己的幼儿,带有无可奈何的语义。《聊斋志异。卷二。莲香》:「莲举一子,产后暴病,日就沉绵,捉燕臂曰:『敢以孽种相累,我儿即若儿。』。」
《国语辞典》:不孝子  拼音:bù xiào zǐ
1.没有善尽孝道的人。如:「他弃父母于不顾,真是个不孝子。」
2.子女对父母自称为「不孝子」。《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
《漢語大詞典》:养色(養色)
保养容颜。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谓子女孝顺,使父母愉快,常有笑容。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孝於二亲,养色寧意。”
《漢語大詞典》:寡独(寡獨)
(1).没有配偶和子女的老年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后汉书·安帝纪》:“其务崇仁恕,賑护寡独,称朕意焉。”
(2).孤独,孤单。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 三国 魏 曹丕 《寡妇赋》:“伤薄命兮寡独,内惆悵兮自怜。”
《漢語大詞典》:他爹
亦称“ 他大 ”。 方言。孩子的爹。农村缺少文化的妇女有了子女后,称自己的丈夫为“他爹”或“他大”。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二:“只怪他爹,看他丢下咱们不管,就走了。”如:他大叫俺来看看你。
《漢語大詞典》:宠子(寵子)
得宠的子女。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也。”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魏文侯 与 田子方 语,有两僮子衣青白衣而侍於君前, 子方 曰:‘此君之宠子乎?’ 文侯 曰:‘非也,其父死於战,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
分類:得宠子女
《漢語大詞典》:表生
妻子同其前夫所生的子女。 唐 杜牧 《吏部侍郎沈公行状》:“我烈祖司徒 岐公 与公先少保友善,一见公,喜曰:‘ 沈氏 有子,吾无恨矣。’因以 冯氏 表生女妻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贞元 中,郎中 史牟 为榷盐使,有表生二人,自 鄜 来謁,其母仍使子齎一青盐枕以奉 牟 , 牟 封枕付库,杖杀二表生。”
《漢語大詞典》:嫔息(嬪息)
妻与子女。 三国 魏 应璩 《与董仲连书》:“出蒙讥於臧获,入见謫於嬪息。”
分類:子女
《國語辭典》:奴胎  拼音:nú tāi
1.对奴婢的贱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则索倚定门儿手托腮,想别人家奴胎,也得个自在。」
2.鄙贱他人的称呼。元。张国宝《罗李郎》第二折:「那搭里撞著,我把那背义的奴胎不道的索放了。」
《漢語大詞典》:舍字(捨字)
对子女死亡的婉称。 宋 苏轼 《与李之仪书》之二:“某已得舟,决归 许 ,如所教。而长子 迈 遽捨字,深以为恨。”
《国语辞典》:亲权(亲权)  拼音:qīn quán
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有保护教养的权利义务,称为「亲权」。如:「在法律上,他的亲权不容剥夺。」
《漢語大詞典》:借吉
旧指子女在为父母服丧期间成婚。旧唐书·蒋乂传:“臣闻里俗有不甚知礼法者,或女居父母服内,家既贫匱,旁无至亲,即有借吉以就礼者。男子借吉而娶,臣未尝闻之。” 宋王溥 唐会要·夺情引 裴堪 疏云:“伏见駙马都尉 张茂宗 犹在母丧,圣恩念其亡母遗表,许公主今年八月出降,仍令 茂宗 借吉就昏。”
《國語辭典》:孽障  拼音:niè zhàng
1.佛教用语。由于过去产生的恶行所造成今生的障碍。也作「业障」。
2.骂人的话。意指可恶的傢伙、该死的人。《红楼梦》第三回:「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也作「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