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专权(專權)  拼音:zhuān quán
独揽大权。《韩非子。孤愤》:「然而人主壅蔽,大臣专权,是国为越也。」《三国演义》第五回:「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
《漢語大詞典》:重权(重權)
重大权力。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史记·太史公自序:“守节切直,义足以言亷,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可以非理挠。”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频沐殊恩,厚禄重权,当朝莫比。”《三国演义》第二回:“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漢語大詞典》:权重(權重)
犹权力,大权。晏子春秋·问上九:“内则蔽善恶於君上,外则卖权重於百姓。” 于省吾 新证:“‘权重’謰语,重亦权也。韩非子·和氏‘大臣贪重’,言大臣贪权也。《亡徵》‘官职可以重求’,言官职可以权求也。”史记·殷本纪:“ 西 伯 滋大, 紂 由是稍失权重。” 汉 荀悦 申鉴·时事:“今郡县无常,权轻不固,而州牧秉其权重,势异於古,非所以强干弱枝也,而无益治民之实。”
《漢語大詞典》:机权(機權)
(1).枢机大权。 三国 魏 夏侯玄 《时事议》:“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益 手握机权,势同 舜 禹 。”明史·吴甘来传:“赏罚者,将将大机权也。”
(2).机智权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论:“ 先主 弘毅宽厚……机权干略,不逮 魏武 。”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围棋鬭白黑,生死随机权。” 元 无名氏 《度柳翠》楔子:“处世有机权,脱身改模样。”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纵令机权方略弗能远及,此心固不可以已。”
《國語辭典》:当权(當權)  拼音:dāng quán
掌权得势。《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如今的时世,是外国人当权了,只要讨得外国人的好,那怕没有官做,比入学中举强得多哩!」
《漢語大詞典》:贵权(貴權)
(1).重权,大权。 唐 符载 《蕲州新城门颂》序:“以公有文武上才,秉心塞渊,可以防方隅,可以握贵权,故拔自倅牧,雄居盛府。”一本作“ 权贵 ”。
(2).犹权贵。 宋 范仲淹 《遗表》:“大忤贵权,几成废放。” 宋 陆游 《答人贺赐弟启》:“顷游场屋,首犯贵权。” 明 吴承恩 《通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潘公神道碑》:“幸而全脱,人谓公有天助焉。然与贵权牴牾,知不安於内哉。”
《漢語大詞典》:枢柄(樞柄)
(1).中枢的权柄。指军政大权。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皇后长孙氏:“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 绍兴 中, 韩郡王 既解枢柄,逍遥家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及 于公 死, 梁瑶峯 秉枢柄,某又令其妻拜 梁 为义父,馈以珊瑚朝珠。”
(2).谓中心要领。 清 魏源 《庸易通义》:“至‘博学之’以下,乃一篇之归宿,下学之枢柄, 王肃 本反无之。”
《漢語大詞典》:朝权(朝權)
朝政大权。晋书·陶侃传:“﹝ 侃 ﹞季年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齐丘 后事先主为相,至嗣主时,为太傅,多植朋党,以专朝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奉天 之难,皆因姦臣 卢杞 窃弄朝权,致使 涇原 节度使 姚令言 与太尉 朱泚 ,得以激变军心,劫夺府库。”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九回:“﹝ 袁世凯 ﹞牢笼将卒,胁逼孤寡,夺据朝权。”
《漢語大詞典》:利柄
财利大权。 宋 苏辙 《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近岁有司分掌利柄,更相侵渔,以自为功。” 宋 叶适 《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收悍将也,总利柄也。”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懋卿 尽握天下利柄。”
分類:财利大权
《漢語大詞典》:庶长(庶長)
(1).妾所生之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 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剧权(劇權)
大权,重权。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第二表》:“岂期陛下特委居留,仍加官秩,改功臣之懿号,付大尹之剧权。” 宋 苏舜钦 《酬长安侍读叶丈》诗:“公镇西都拥剧权,远嗟穷苦寄新篇。”
分類:大权重权
《漢語大詞典》:总己(總己)
(1).谓总摄己职。《书·伊训》:“百官总己以听冢宰。” 孔 传:“ 伊尹 制百官以三公摄冢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 朱熹 集注:“总己,谓总摄己职。”后汉书·献帝纪:“ 曹操 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2).谓总揽大权。宋书·恩倖传·戴法兴:“时太宰 江夏王 义恭 録尚书事,任同总己。”隋书·皇甫绩传:“ 宣帝 崩, 高祖 总己, 绩 有力焉。”
分類:总揽大权
《漢語大詞典》:窃鈇(竊鈇)
亦作“ 窃斧 ”。
(1).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宋 苏轼 《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
(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 周 当 战国 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
《漢語大詞典》:小镇(小鎮)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南齐书·柳世隆传:“东下之师,久承声闻。 郢州 小镇,自守而已。”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旧唐书·柳公权传:“自金吾大将授 邠寧 小镇,何事议论耶?”此指节度使衔。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清 王步青 见闻录·松江记事:“ 中大桥 ……沿 黄浦江 北岸一小镇也。市长不过半里。”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部队穿过 延安 正东八十里的 甘谷驿 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