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牵物(牽物)
(1).为外物所牵制。后汉书·党锢传序:“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广信侯书》:“王牵物从务,无由独往。”
(2).援引同类事物。参见“ 牵物引类 ”。
《漢語大詞典》:牵物引类(牽物引類)
谓援引同类事物作比喻。 晋 康法邃 《〈譬喻经〉序》:“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説之辞,敷演弘毅,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
分類:援引同类
《漢語大詞典》:物惑
外物的诱惑。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思白兔答忆鹤杂言》:“我虽老矣无物惑,欲去东家看舞姝。”
分類:外物诱惑
《国语辞典》:趁头(趁头)  拼音:chèn tóu
买主向卖主索取的额外物品。《西游记》第八六回:「哥哥好干这握头事!再寻一个儿趁头挑著不好?」
《漢語大詞典》:拒物
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 唐 韩愈 《高君画赞》:“迹不拒物,心不扬波。”
《漢語大詞典》:寄观(寄觀)
谓凭借外物进行观察。《宋书·王僧达传》:“臣非惟寄观世路,谬识其难,即之於身,详见其弊。”
《漢語大詞典》:地景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成玄英 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於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復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上座监斋某等,并流廻左映,策地景於丹田;浩气中升,养天倪於紫室。”
指点缀地面的小景物,如花草等。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其彩画廓墙:一为进贡、奏乐、仙人、山水、树木、桥梁、彩云、地景;一为十王、司主、诸星、童子、插屏、帐幔、墙垣,地景。”
《漢語大詞典》:染惑
谓外物的影响和迷惑。 南朝 梁简文帝 《为诸寺檀越愿疏》:“常恐虚蕉染惑,永结駚河。” 前蜀 杜光庭 《飞龙唐裔仆射受正一箓词》:“随机染惑,因生进退之疑;委跡沉浮,遂有飘零之痛。”
《漢語大詞典》:贫心(貧心)
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 宋 尹洙 《故太常博士致仕何君墓志铭》:“进而窒性焉益通,处而贫心焉自充,仁者固得其寿,君子不谓之穷。”
分類:外物
《漢語大詞典》:镜变(鏡變)
镜中的影子随外物变化而变化。比喻人的思想随环境而变化。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漢語大詞典》:净办(浄辦)
(1).清静。心地洁净,不受外物干扰。《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此玉女是古贞洁浄办鍊行之人。”
(2).清静。安定不烦。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分另了这家私倒也浄办。”《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寻箇浄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参见“ 静办 ”。
《國語辭典》:静办(靜辦)  拼音:jìng bàn
清静。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镘产祸》:「戚青却年纪大,便不中那庆奴意,却整日闹吵,没一日静办。」也作「净办」、「静便」。
分類:清静安宁
《漢語大詞典》:托物寓感(託物寓感)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明 王祎 《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漢語大詞典》:托物寓兴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國語辭典》: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语出《庄子。知北游》:「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不为外物所动,如不再燃烧的灰烬。《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也作「心如死灰」。
《國語辭典》:心荡神摇(心蕩神搖)  拼音:xīn dàng shén yáo
形容心神迷乱,而不能自持。《金瓶梅》第一八回:「陈经济扭颈回头,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魂已失。」也作「心荡神迷」、「心荡神驰」、「心荡神怡」。
《国语辞典》:木形灰心  拼音:mù xíng huī xīn
比喻不为外物所扰,对一切事都能无动于衷。参见「槁木死灰」条。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几,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当此之际,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