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楗柅
遏止,堵塞。新唐书·王彦威传:“ 彦威 虽自谓楗柅姦冒,著定其费,於利害无益也。”
分類:遏止堵塞
《漢語大詞典》:饐死
谓食物堵塞咽喉窒息而死。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陈奇猷 校释引 杨树达 曰:“此假饐为噎,説文:‘噎,饭窒也。’噎与饐声类同,故得通假。”
《漢語大詞典》:齆鼻
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王谟:“﹝ 王謨 ﹞齆鼻,言不清畅。”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嘲齆鼻》:“一士齆鼻,开罪於友,戏作《西江月》嘲之。”亦作“ 齆鼻头 ”。 胡祖德 《沪谚外编·三百六十行营业谣》:“臭猪头肉无人吃,自有齆鼻头 阿二 来作成。”
《漢語大詞典》:填缝
强力填入密封材料来堵塞使之紧密而不渗漏
用水泥砂浆或灰浆填补(如墙缝或地面)
《漢語大詞典》:闲执(閒執)
亦作“间执”。 堵塞。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子玉 使 伯棼 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閒执谗慝之口。’” 杨伯峻 注:“閒执犹塞也。”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伏闻以 武都 符载 为记室,天下立志之士,杂然相顾,继以叹息,知为善者得其归嚮,流言者有所间执。”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间执别人之口!”
分類:堵塞
《国语辞典》:寄生火山  拼音:jì shēng huǒ shān
当火山出口被堵塞,熔岩在火山锥的坡上开了一小口或小裂缝喷出的新火山。
《国语辞典》:交通壅塞  拼音:jiāo tōng yōng sè
因车祸、施工等原因造成道路堵塞,使车辆无法畅行的现象。如:「因为捷运的便捷,改善了台北市区的交通壅塞。」
《国语辞典》:膛炸  拼音:táng zhà
枪管中为物堵塞,以致子弹无法射出,瓦斯积存过多,压力太大,造成子弹提前在膛内爆炸的现象。
《国语辞典》:齆鼻儿(齆鼻儿)  拼音:wèng bí ér
1.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楚。
2.齆鼻儿的人。
《国语辞典》:堰塞湖  拼音:yàn sè hú
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岩流堵塞河谷,储水到一定程度成为湖泊,通常为地震、风灾、火山爆发或人文开挖等原因造成。当堰塞湖坝体受到冲刷、侵蚀、崩塌等作用,便会出现「溢坝」或「溃堤」而瞬间发生山洪爆发。
《漢語大詞典》:梗死
谓局部动脉堵塞,造成人体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多发生于心、肾、肺、脑等处。
《漢語大詞典》:肠梗阻(腸梗阻)
病名。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
《漢語大詞典》:柴塞
堵塞,壅塞。庄子·天地“趣舍声色以柴其内” 唐 成玄英 疏:“夫浮伪之徒,以取舍为业,故声色诸尘柴塞其内府。” 清 钱谦益 《陈古公诗集序》:“今之为诗者矜声律较时代,知见封錮,学术柴塞。”
分類:堵塞壅塞
《漢語大詞典》:柴断(柴斷)
堵塞隔断。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説 瑜 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分類:堵塞隔断
《國語辭典》:闭明塞聪(閉明塞聰)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闭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闻,不与外界有所接触。汉。王充《论衡。自纪》:「养气自守,适食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