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球化学(地球化學)
研究地壳或地质体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历史的科学。涉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化学等多门学科。
《漢語大詞典》:地幔
地球内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2900多公里。
《漢語大詞典》:地面沉降
地面大面积下沉的现象。因地壳的构造运动和自然压实等天然原因,或大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等人为原因而产生。会引起构筑物的损坏、海水倒灌等危害,是许多大城市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采用地下水回灌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面下沉。
《國語辭典》:地下水  拼音:dì xià shuǐ
地面下的水。是雨水和其他地表水渗入地下,聚积在土壤或岩层的空隙中形成。
《漢語大詞典》:地壳运动
又称“构造运动”。由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移位的运动。有激烈的如地震,也有缓慢的、人一般不能觉察的如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其对地壳的形变影响极大,是造成海陆变迁最主要的原因。
《國語辭典》:地质学(地質學)  拼音:dì zhí xué
研究地壳中岩石或矿物种类、性质、成分、分布和结构的科学。如:「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是研究地质学的好场所。」
《漢語大詞典》: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是地壳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漢語大詞典》:地质年代
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有相对地质年代和放射测定年代(绝对地质年代)之分。相对地质年代只说明岩石在生成时间上的新老顺序,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放射测定年代则明确说明岩石生成距今的年数,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加以测定。详见下表。[ht6h]地质年代表宙代纪符号同位素年龄(单位百万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生物发展的阶段显生宙新生代kz第四纪q1.61.6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新第三纪n2321.4植物和动物接近现代。淡水藻常见。小型浮游有孔虫繁盛。哺乳类形体变大。老第三纪e6542被子植物繁盛。海中以货币虫、软体动物和六射珊瑚为主。哺乳类发展迅速。中生代mz白垩纪k13570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现。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侏罗纪j20570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三叠纪t25045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续表)宙代纪符号同位素年龄(单位百万年)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生物发展的阶段显生宙古生代pz二叠纪p29040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科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鲞类绝灭。石炭纪c35565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科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鲞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泥盆纪d41055在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志留纪s43828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奥陶纪o51072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寒武纪∈57060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记录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等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元古宙pt尚无普遍采用的划分方案25001930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太古宙ar40001500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漢語大詞典》:地质力学(地質力學)
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构造,以便解决地壳运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边缘学科。为我国地质学家 李四光 所倡导而建立。 徐迟 《地质之光》:“地质科学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发展。其中喷薄欲出的是 李四光 创建的一门科学:地质力学。”
《國語辭典》:矿物(礦物)  拼音:kuàng wù
一种经自然作用形成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可以用化学式表示的化合物,物理性质相对固定。除了水银之外,矿物以固体形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