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脉息(脈息)  拼音:mài xí
脉搏。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我请医者看看你这脉息,知他是甚么症候。」《红楼梦》第四二回:「贾母笑道:『当日太医院正堂有个王君效,好脉息。』」
《國語辭典》:气急(氣急)  拼音:qì jí
1.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资治通鉴。卷一六二。梁纪十八。武帝太清三年》:「被围既久,人多身肿气急,死者什八九。」《水浒传》第二○回:「只见一个大汉,……走得汗雨通流,气急喘促。」
2.形容生气到极点而脾气暴烈。《红楼梦》第八○回:「后来金桂气急,甚至于骂,再至于打。」《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他越打,那马走得越慢,又走了几十步,把他气急了,一跳跳下马来。」
《國語辭典》:气喘(氣喘)  拼音:qì chuǎn
1.呼吸急促。《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时值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人马汗如泼水。走到五十里外,魏兵尽皆气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三人都不带得雨具,只得慌忙向前奔走,走得一个气喘。」
2.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复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哮喘」。
《漢語大詞典》:喘喘
(1).呼吸急促。气息微弱。庄子·大宗师:“俄而 子来 有病,喘喘然将死。”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 梁祖 怒谓 敬翔 曰:‘ 李太原 喘喘餘息,犹气吞宇宙,可詬駡之。’”
(2).指苟延微弱的喘息。旧唐书·萧遘传:“吾等报国之心极矣,战贼之力殫矣,安能垂头叠翼,喘喘於閽寺之手哉。”
《漢語大詞典》:睡息
睡眠时的呼吸。 宋 苏轼 《石芝》诗:“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
分類:睡眠呼吸
《漢語大詞典》:咽塞
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
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陈衍 元诗纪事·程一宁:“歌中音语咽塞,情极悲愴。”
《國語辭典》:呵欠  拼音:hē qiàn
一种因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人在疲倦或想睡觉时,张口深深吸气,然后呼出的反射动作。《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换过,靴子仍套在腿上,一个呵欠,烟瘾发作。」也作「哈欠」。
《國語辭典》:惙然  拼音:chuò rán
微弱。《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近抚之,气息惙然。」
《國語辭典》:闭气(閉氣)  拼音:bì qì
1.故意停止呼吸。如:「闭气养息」。
2.临死前断气。如:「那个重大车祸的伤患,在今晨已闭气而亡。」
《漢語大詞典》:息响(息響)
呼吸的声音。喻细微的声响。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於守御。”
《漢語大詞典》:九息
(1).谓呼吸频繁而急促。 汉 刘桢《黎阳山赋》:“尔乃踰峻岭,超连冈,一登九息,遂臻其阳。”
(2).呼吸九次。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云笈七籤卷一○五:“闭气九息,咽液九过,叩齿九通。”
《國語辭典》:咽气(嚥氣)  拼音:yàn qì
1.人死气绝。如:「他从水里救起来时,已经咽气了。」
2.吞气。道家的一种养生法。汉。王充《论衡。道虚》:「阴阳之气,不能饱人,人或咽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
《漢語大詞典》:气听(氣聽)
谓根据当事人的呼吸缓促听察狱讼。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三曰气听。” 郑玄 注:“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漢語大詞典》:落气(落氣)
(1).断气,停止呼吸。 沙汀 《老烟的故事》:“落气那天我正在那里。别的不讲,那位堂客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呵。”
(2).气息不足。《收穫》1981年第5期:“越唱越落气,好像在低哭一样。”
《國語辭典》:痰喘  拼音:tán chuǎn
病名。气管积痰,引起呼吸急迫,伴有哮喘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