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2,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官子
接手
解分
文契
坐狱
阵脚
休战
丝缗
让子
会战
空战
彼各
节符
两喜
五辞
《漢語大詞典》:官子
围棋术语。一局棋,经过中盘战斗,双方所占地域基本确定,彼此交界处的空位尚待下子。这时所下的子叫做官子。也称官着。 清 陶式玉 有官子谱三卷。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ǒu
1.从他人手中接取物品。《老残游记》第一○回:「玙姑于是取了箜篌递给扈姑。扈姑不肯接手,说道:『我弹箜篌不及玙妹。』」
2.接替前人的工作。如:「这件工作十分麻烦,自从老王离职后,无人肯接手。」
《國語辭典》:接手  拼音:jiē shou
1.俗称暂时搁置物品的桌几等。
2.从旁接应的人。如:「你确定不须要接手就能办妥这件事吗?」
《漢語大詞典》:解分
(1).剖析明白。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
(2).谓劝解而使争忿双方分开。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争忿须为解分,不得坐视。”
《國語辭典》:文契  拼音:wén qì
买卖所立的契约。《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客长做主,写个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漢語大詞典》:坐狱(坐獄)
(1).指诉讼双方互相辩论。左传·襄公十年:“ 王叔 之宰与 伯舆 之大夫 瑕禽 坐狱於王庭, 士匄 听之。” 杜预 注:“狱,讼也。周礼: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故使宰与属大夫对争曲直。” 杨伯峻 注:“坐狱,两造对讼。亦单言曰坐。”
(2).入狱;坐监狱。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紫姑伸狱》:“﹝库官辈﹞初不知 飞 坐狱及死于除夕也。”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秋千》:“你们村里就有过两位坐狱被杀的共产党员。”
《國語辭典》:阵脚(陣腳)  拼音:zhèn jiǎo
战阵中位于最前方的部分。亦泛指整个队伍。《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惇令于禁、李典押住阵脚,亲自出马阵前。」《水浒传》第五二回:「两军相迎,旗鼓相望,各把强弓硬弩,射住阵脚。」也作「阵角」。
《國語辭典》:休战(休戰)  拼音:xiū zhàn
停止战争。如:「双方休战约定,明日生效。」
《漢語大詞典》:丝缗(絲緡,絲緍)
亦作“ 丝緍 ”。
(1).诗·召南·何彼襛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緡。”后因称钓丝为“丝緡”。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顾丝緡而则不,俯漪涟而奈何。”
(2).丝绳。旧时民间传说,男女出生后即有月老用赤绳暗系双方之足,订为夫妻。因以“丝緡”指婚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孪生》:“既各缔其丝緍,恒不调其琴瑟。”参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漢語大詞典》:让子(讓子)
(1).围棋术语。即黑方先在盘上放置二个以上(可多至二十五个)的子,再由白方投子。此时,白方称为“授子”,黑方则称为“受子”。终局计算输赢,黑方须还给白方被让子数的一半。
(2).象棋术语。高低手对弈,为使双方棋艺水平相对平衡,在对奕前由高手拿去一子或二子(子的种类,规定为车、马、炮等三种),然后入局。
《國語辭典》:会战(會戰)  拼音:huì zhàn
敌对双方主力在一定地区和时间,进行决战。《战国策。韩策一》:「山东之卒被甲冒冑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三国演义》第四二回:「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操军约有几何?」
《國語辭典》:空战(空戰)  拼音:kōng zhàn
敌对两方的战机在空中所进行的战斗。
《漢語大詞典》:彼各
(1).犹彼此。双方。 宋 邵雍 《日中吟》:“彼各不相识,何復更思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元 张鸣善 《粉蝶儿·思情》套曲:“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各皆分散。”《水浒传》第六四回:“且説 呼延灼 借副衣甲穿了,彼各上马,都到阵前。”
(2).引申为分别。 明 无名氏 《桃园结义》第二折:“脱离了下贱营生,彼各了尘中伴侣。”
《漢語大詞典》:节符(節符)
(1).节与符。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信物。 唐 沈亚之 《西边患对》:“盖天子之忧甚勤,与师长分节符,给所用以事边,何因?”
(2).节符须双方验合,因喻结合密切。《参同契》卷下:“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以制御之。”
《漢語大詞典》:两喜(兩喜)
双方高兴;双方相悦。庄子·人间世:“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王先谦 集解:“宜云两国君之喜怒。” 宋 苏辙 《论御试策题札子》之二:“臣闻两喜必有溢美之言,两怒必有溢恶之言,喜怒不忘於心,而以议天下之政,必有过甚而不平者。”
《漢語大詞典》:五辞(五辭)
亦作“ 五词 ”。 谓诉讼时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 孔颖达 疏:“凡断狱者,必令囚之与证,两皆来至,囚证具备,取其言语……乃据辞定罪,与众狱官共听其辞,观其犯状,斟酌入罪,或入墨、劓,或入宫剕。”一说,犹言五听。 孙星衍 疏:“五辞,即五听也。《周礼·小司寇》职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清 潘柽章 《虎林军营唱和》:“ 吴关 一路作羈纍,棘木庭前听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