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盭绶(盭綬)  拼音:lì shòu
绿色的绶带,是诸侯王的佩饰。《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盭绶。」唐。颜师古。注:「盭,古戾字。戾,草名也。以戾染绶,亦诸侯王之服。」
《漢語大詞典》:佩青
(1).腰边挂着青色的印绶。 汉 代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因以“佩青”借指身为贵官。 三国 吴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 孙氏 ﹞怀金侯服,佩青千里。”
(2).泛指任官。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子衿虽佩青,顽璞尚未剖。”
《漢語大詞典》:解印绶(解印綬)
解下印绶。谓辞免官职。汉书·薛宣传:“ 游 ( 谢游 )得檄,亦解印綬去。”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 敬子 解其意。一夕,解印綬遁去。” 梁启超 《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二节:“ 噶苏士 既解印綬,旋察 古鲁家 之异志,知事不可为,乃避难于 突厥 。”亦省作“ 解綬 ”、“ 解印 ”。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郡政有错,争之不从,即解綬去。”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元 张可久 《朱履曲·归兴》曲:“堂上先生解印,松边稚子迎门。”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下官 苏州 太守 卜康民 ,地处衝繁,事多盘错,未得掛冠之便,难萌解綬之心。”
《漢語大詞典》:怀组(懷組)
怀藏印绶。指为官。组,佩印的丝带。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林积知福州》:“今予命尔怀组而归,非独观荣於故乡,盖将责实於来效。”
《漢語大詞典》:兼紫
谓一家中有数人为显官。紫,紫色印绶。《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李贤 注:“金印紫綬。重、兼,言累积也。”
《漢語大詞典》:冕绂(冕紱)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唐 柳宗元 《谢赐时服表》:“俾同冕紱,重剧丘山。”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归,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漢語大詞典》:缀组(綴組)
系结印绶。指任官。《梁书·张充传》:“彯缨 天阁 ,既谢廊庙之华;缀组 云臺 ,终惭衣冠之秀。”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优赏将吏,扶珪缀组。”
《漢語大詞典》:冠绶(冠綬)
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请以官为定,庶名实相副,轻重有準,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綬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骈组(駢組)
并列印绶。 汉 蔡邕 《释诲》:“连衡者六印磊落,合纵者駢组流离。”
《漢語大詞典》:绶笥(綬笥)
盛印绶的箱子。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分類:印绶箱子
《漢語大詞典》:缨绶(纓綬)
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之二:“城池自縶笼,缨綬为徽纆。”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慨然怀归,投弃缨綬。”
《漢語大詞典》:桃绶(桃綬)
(1).即桃花绶。亦泛指印绶。 唐 李商隐 《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綬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 章臺 。” 冯浩 注:“ 梁武帝 赋:‘或带桃花之綬。’桃綬泛用,不拘品秩。”参见“ 桃花綬 ”。
(2).指桃红色的丝带。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旗亭旧事,记曾经,见汝寳釵楼侧……翠滑鸞鞾,红香桃綬,絶艺千金值。”
(3).指桃花。 宋 宋祁 《春宴行乐家园》诗:“身轻早蝶千回舞,技痒新禽百种啼。乘暖草茵侵坐软,畏风桃綬向林低。”
《漢語大詞典》:桃花绶(桃花綬)
汉 代九卿二千石系印的绶带。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或带桃花之綬,乍响 玄山 之王。”
《漢語大詞典》:临组(臨組)
谓受命为官。组,指印绶。
《國語辭典》:龟绶(龜綬)  拼音:guī shòu
印和系印的丝带。即印绶。《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先驯则赏籯金而赐龟绶,后服则系头颡而衅北阙。」唐。章怀太子。注:「龟谓印文也。汉旧仪曰:银印皆龟纽,其文刻曰『某官之章』。」
《漢語大詞典》:槐绶(槐綬)
三公的印绶。绶,印纽丝带。借指印。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緑紱紆槐綬,黄金饰侍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