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撞
用篾条做的小竹匣子。《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只见一个卖婆,手提着个小竹撞,进他家去,约有一个时辰,依原提着竹撞出来。”
分類:匣子
《國語辭典》:韫椟而藏(韞櫝而藏)  拼音:yùn dú ér cáng
比喻怀才不用。参见「韫椟」条。《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晋楚相持,吾王正在用人之际,两位将军,有此神箭,当奏闻吾王,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國語辭典》:韫椟(韞櫝)  拼音:yùn dú
韫,收藏。椟,匣子。韫椟比喻怀才不用。语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漢語大詞典》:杖咸
盛杖的匣子。周礼·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 郑玄 注:“咸读为函。老臣虽杖於朝,事鬼神尚敬,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既事乃受之。”
分類:匣子
《國語辭典》:西洋镜(西洋鏡)  拼音:xī yáng jìng
1.一种早期民俗杂艺拉洋片的表演装置。参见「拉洋片」条。
2.比喻故弄玄虚骗人的技巧或手法。如:「拆穿西洋镜」。
《漢語大詞典》:文匣
放公文的匣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一·放告》:“收状已完……门子接置文匣内,俟转堂时,连匣带进内衙。”
分類:公文匣子
《漢語大詞典》:献纳函(獻納函)
接受臣民所投书奏、呈文等的匣子。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蜀 主以 张业 、 王处回 执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后改为献纳函。”
《漢語大詞典》:匣椟(匣櫝)
匣子和柜子。泛指盛物的器具。椟,木匣;木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断圭碎璧,足为匣櫝之珍。博识君子,或有取焉。”
《漢語大詞典》:匣屉儿(匣屜兒)
匣子中供放置物品的扁平器物,中空无盖,可拿出。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太太 便把那枝九连环从匣屉儿上抽下来就带在头上。”
《国语辞典》:韫椟藏珠(韫椟藏珠)  拼音:yùn dú cáng zhū
将珠宝收藏在匣子里。比喻怀才退隐。元。施惠《幽闺记》第三一出:「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国语辞典》:韫椟待价(韫椟待价)  拼音:yùn dú dài jià
将东西收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也作「韫玉待价」。
《国语辞典》:韫椟未酤(韫椟未酤)  拼音:yùn dú wèi gū
收藏在匣子里尚未出售。比喻怀才退隐。汉。刘桢〈处士国文甫碑〉:「不计治萃,名与殊路,知我者希,韫椟未酤。」
《国语辞典》:行匣  拼音:xíng xiá
盛食物的匣子,便于外出或旅行时携带。
《国语辞典》:手匣  拼音:shǒu xiá
一种可以随身携带,装盛名片等的匣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叫从人掇一个手匣过来,取出那张榜文来。」
《国语辞典》:屉儿(屉儿)  拼音:tì ér
1.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用来隔层的片状物。如:「椅子屉儿」。也称为「屉子」。
2.器物所附的匣子,可以推入或拉出,并能存放东西。也作「屉子」。
《国语辞典》:扶手匣  拼音:fú shou xiá
随身携带放东西的小匣子。《初刻拍案惊奇》第一一回:「徐公许诺,轻轻收过银子,亲放在扶手匣里面。」也称为「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