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典重
典雅庄重。 宋 李清照 《词论》:“又 晏 苦无铺叙; 贺 苦少典重; 秦 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昔谓 杜 之典重, 李 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三:“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朱自清 《三家书店》:“所展览的,幽默,秀美,粗豪,典重,各擅胜场。”
《國語辭典》:雅驯(雅馴)  拼音:yǎ xún
文辞言语典雅而精致。《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漢語大詞典》:不典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 曾运乾 正读:“典,法也。”汉书·叙传下:“皆陷狂狷,不典不式。” 颜师古 注:“典,经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古三·宋祠禄:“此盖 安石 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 宋 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2).不典雅,粗俗。梁书·马仙琕传:“初, 仙琕 幼名 仙婢 ,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金 王若虚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记》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规讽之意耳。”
《漢語大詞典》:雅曲
典雅的乐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瑜 曰:‘吾虽不及 夔 旷 ,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緑醑,雅曲韵朱弦。” 清 唐孙华 《闰三月十八日集忍庵堂中观伎》诗:“ 吴 歈雅曲嫌耳熟,别打羯鼓停笙簫。”
分類:典雅乐曲
《漢語大詞典》:典实(典實)
(1).典雅平实。晋书·华峤传:“后以 嶠 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南史·褚裕之传:“﹝ 褚玠 ﹞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金 王若虚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平易多於奇险,始为知本。”
(2).典故,史实。 唐 韩愈 《答渝州李使君书》:“文字绸密,典实可寻,而推究之明,万万无一可疑者。”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选学有‘徵实’‘课虚’两义:考典实,求训詁,校古书,此为学计;摹高格,猎奇采,此为文计。”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而在这篇里,所提到的种种的故事和典实,都不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漢語大詞典》:粲花
谓言论典雅隽妙,有如明丽的春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粲花之论:“ 李白 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於齿牙之下,时人号曰 李白 粲花之论。” 清 钮琇 《〈觚賸〉自序》:“粲花宾至,快雄辩之当筵。”
《漢語大詞典》:雅奥
典雅深奥。 唐 杨炯 《〈王勃集〉序》:“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 明 宋濂 《〈丹崖集〉序》:“人以艰深文浅近者示之,则曰,是诚古文哉,何其雅奥而不羣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言公中:“ 秦 汉 石刻,款识奇古,文字雅奥,为后世所不可得者哉!”
分類:典雅深奥
《漢語大詞典》:兜离(兜離)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名称。《文选·班固〈东都赋〉》:“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浹,群臣醉。” 李善 注:“ 毛萇 《诗传》曰:‘东夷之乐曰韎,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朱离,北夷之乐曰禁。’然説乐是一,而字并不同,盖古音有轻重也。”
(2).喻不典雅的音乐。 宋 梅尧臣 《韩子华内翰见过》诗:“诚惭兜离音,唐突韶与濩。”
(3).形容言语难懂。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人似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
《漢語大詞典》:温丽(温麗)
(1).温婉典雅。《后汉书·周荣传》:“臣伏惟古者帝王有所号令,言必弘雅,辞必温丽。”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发篇虽温丽,无乃违其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退之 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则不及也。”
(2).温和美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新妇见姑嫜,温丽异常。”
《漢語大詞典》:典正
典雅正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周书·沈君游传:“﹝ 君游 ﹞弟 君公 ,有干局,美风仪,文章典正,特为 岿 所重。” 宋 曾巩 《辞中书舍人状》:“ 汉 兴,虽不能比迹三代致治之隆,而誥令下者,典正谨严,尚为近古。”
《國語辭典》:大语(大語)  拼音:dà yǔ
狂妄的话。《三国演义》第三回:「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漢語大詞典》:雅训(雅訓)
(1).雅正的教训。 汉 刘歆 《与扬雄书从取〈方言〉》:“ 歆 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燕丹子》卷上:“ 丹 不肖,生於僻陋之国,长於不毛之地,未尝得覩君子雅训、达人之道也。” 唐 马总 意林·正部:“言成雅训,辞作典謨。”
(2).正确的训释。 清 曾国藩 《复李眉生书》:“即就《通鑑》异詁之字偶一钞记……久之,多识雅训,不特譬喻虚实二门可通,即其他各门亦可触类旁通而贯彻矣。”
(3).典雅纯正。 明 方孝孺 《题胡仲申先生撰〈韩复阳墓铭〉后》:“然其操履高介,文章雅训,当世之士多自谓不能及之。”
《國語辭典》:雅词(雅詞)  拼音:yǎ cí
1.词曲的别称。如《宋史》艺文志有书舟雅词。
2.风雅的言辞。「词」文献异文作「辞」。金。元好问〈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二首之二:「座中佳客无虚日,帘下歌童尽雅辞。」
分類:典雅文辞
《漢語大詞典》:滥恶(濫惡)
(1).恶劣,质量低劣。管子·参患:“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新唐书·裴度传:“ 朱克融 执赐衣使者 杨文端 ,诡言慢己,并诉所赐滥恶。”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黄垡仓》:“有如美钞而目之滥恶,旧钱而指为新伪。”
(2).谓不恰当,不典雅。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僕始繙《卮言》,而 钱塘 夏穗卿 曾佑 病其滥恶,谓内典原有此种,可名‘悬谈’。”
《國語辭典》:典奥(典奧)  拼音:diǎn ào
意义深奥,不易明白的典籍。《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法真传》:「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也作「典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