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沙眼
(1).陶器因沙粒脱落而形成的小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雀台瓦:“后人於其故基掘地得之,鑱以为研……受水处常恐沙粒所隔,去之则便成沙眼,至难得平莹者。”
(2).眼的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结膜充血,表面粗糙似沙粒,可逐渐形成瘢痕,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溃疡。 綦水源 《三不吹》:“ 三不吹 像从油桶上发现了一个沙眼,一有漏洞就问。”
《國語辭典》:瘟疫  拼音:wēn yì
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抱朴子。内篇。微旨》:「经瘟疫则不畏,遇急难则隐形。」
《國語辭典》:鼻衄  拼音:bí nǜ
鼻腔出血。多因鼻部受到外伤、黏膜过度乾燥、微血管破裂、维生素不足或鼻内肿瘤等疾病而引起。《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列传二。胡天游列传》:「乾隆元年,尚书任兰枝荐举鸿博,次年补试,鼻衄大作,投卷出。」
《國語辭典》:防疫  拼音:fáng yì
预防疫病传染。如:「完善的防疫措施,是确保国民健康的首要工作」。
《國語辭典》:检疫(檢疫)  拼音:jiǎn yì
为预防传染病蔓延,而施行船舶、汽车、货物、旅客等的检查及消毒。也称为「验疫」。
《國語辭典》:鼠疫  拼音:shǔ yì
病名。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常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入人体。依症状不同可分为三种:一、腺鼠疫:头疼、发高烧、淋巴结肿胀,有时溃澜。二、肺鼠疫:咳嗽、吐暗红色的痰。三、败血型鼠疫:呕吐、谵妄、昏迷、体温不高。属法定传染病。也称为「黑死病」。
《國語辭典》:风疹(風疹)  拼音:fēng zhěn
病名。潜伏期二至四星期,流行期为春夏之间。主要症状是发烧出疹及耳后、后脑、颈部的淋巴结肿胀,数天后症状即消失。也称为「三日疹」。
《國語辭典》:风疹块(風疹塊)  拼音:fēng zhěn kuài
皮肤出现扁平状的水肿块斑,往往数小时内消退,并且有明显的发痒,但痊瘉后不会遗留痕迹。通常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所致。参见「荨麻疹」条。
《漢語大詞典》:冬瘟
中医称冬季流行的急性传染病。
《漢語大詞典》:传槽病(傳槽病)
马的传染病。多用为詈词。 元 顾德润 《愿成双·忆别》套曲:“海神行忘不了些乔盟誓,多年前曾活取了个 王魁 ,传槽病这些时敢轮到你。” 元 孙季昌 《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套曲:“如今这谎郎君一箇箇传槽病。” 元 石君宝 《曲江池》第三折:“他便天生、天生爱钞精,争甚虔婆每一个个传槽病。”
《漢語大詞典》:嶂疠(嶂癘)
即瘴疠,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藐尔诸孤,朝不谋夕,流离大海之南,寄命嶂癘之地。”
《國語辭典》:畜疫  拼音:chù yì
流行于家畜身上的传染病。如猪瘟、牛瘟等。
《國語辭典》:破伤风(破傷風)  拼音:pò shāng fēng
病名。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在体内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先出现咀嚼肌的痉挛,引起牙关紧闭,次出现其他肌肉的痉挛,常能致命。
《國語辭典》:中耳炎  拼音:zhōng ěr yán
病名。按病因可分为化脓性及非化脓性,前者由化脓性细菌侵入鼓室所引起,后者因耳咽管阻塞所致。按进程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起因大半是由于感冒时鼻子或喉咙的细菌通过耳道,传至中耳引起发炎。一般的症状为耳朵内剧痛、听力衰退、耳鸣、发高烧、耳朵内流脓等。严重时会导致听力障碍。
《國語辭典》:预防针(預防針)  拼音:yù fáng zhēn
为预防疾病发生所注射的疫苗针剂。如霍乱预防针、伤寒预防针。
《國語辭典》:预防接种(預防接種)  拼音:yù fáng jiē zhòng
将疫苗注射进入健康的人体中,藉由体内之主动免疫反应产生对于特定或类似病原的抗体,以达到增强对该疾病之抵抗力或预防感染的目的。也称为「预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