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寿(避壽)
谓某人在寿辰时节避而外出,以躲避亲友的庆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盖世俗作寿,必於逢九逢十之年。先生( 袁枚 )两年出游,皆为避寿计。其中载一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作寿走天涯。’是其证也。”
《國語辭典》:报丧(報喪)  拼音:bào sāng
将丧亡的消息通知亲戚朋友。《红楼梦》第一二回:「当下代儒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丧。」《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天未大亮,府衙门里报丧的已经来过了,众教习少不得又去送锭、送祭、探丧送入殓,以及上手本慰唁康太尊。」
《漢語大詞典》:驿使梅花(驛使梅花)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后因以“驛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清 李调元 《青门画菊见赠余亦自画墨梅答之仍用前韵》:“驛使梅花寄所思,老人特地写枯枝。”
《漢語大詞典》:诸亲好友(諸親好友)
总称所有亲友。《苏州的传说·双塔的传说》:“等到 张书生 和 李相公 临走时,街坊乡邻、诸亲好友来送行,姑嫂两人就借这个机会表明心迹。”
分類:有亲亲友
《漢語大詞典》:折桌
旧时北方风俗,亲友前往祭奠死者,须携带三牲或果品祭供于灵前。亦有不带供品而只付与大致与一桌供相当的现金的,谓之“折桌”。《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 吴道官 庙里并 乔大户 家,俱备折桌三牲来祭奠。”
《漢語大詞典》:抓会(抓會)
旧时由亲友若干人组会储金的一种方式。用抓阉或用骰子摇点来分配得会的先后,故称。有一定的会金和日期,其金额视会的大小而定。参阅 李家瑞 《北平风俗类徵·宴集》
分類:亲友干人
《國語辭典》:西窗剪烛(西窗翦燭)  拼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与亲友于夜晚聚谈。参见「剪烛西窗」条。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三出:「待归来细问当年事,有谁念残香冷腻,共话却潦倒西窗剪烛时。」
分類:亲友聚谈
《漢語大詞典》:析交离亲(析交離親)
谓离间亲友。庄子·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 成玄英 疏:“人有亲情交故,輒欲离而析之,斯贼害也。”
分類:离间亲友
《漢語大詞典》:送妆(送妝)
旧俗结婚,由女方亲友送妆奁至男方,谓之“送妆”。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外面 张老 同 褚一官 早带同这边派定的家人,把那十六抬妆奩送过去;就是送妆的新亲只得 张 褚 二位,人略少些。”
《漢語大詞典》:送粥米
指亲友邻里馈赠饼食、禽蛋、衣料等礼物给产妇家为贺。《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他恁大年纪,也纔见这个孩子, 应二嫂 不知怎的喜欢哩!到明日,咱也少不的送些粥米儿与他。”《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这一年, 狄员外 又生了一个女儿,因是七月七日生的,叫是 巧姐 ; 薛教授 又生了一个儿子,十月立冬的日子生的,叫是 再冬 。彼此 狄 薛 两家俱送粥米来往。”
《漢語大詞典》:送汤(送湯)
(1).指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武进社会状况》:“凡遇生产……凡为之亲戚故旧者,月内须送汤(鸡、鸭、鲫鱼、鸡蛋、糖果等)。” 贾平凹 《白浪街》:“一家姑娘出嫁,三省人来送汤。”
(2).旧时丧礼之一。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济南采风记》:“丧礼颇近古。初弥留之际,即著内外裳衣。始死,孝子披发至院心,呼其亲而号,曰‘上西南’,谓之指路。三声后,擘踊大痛……哭踊毕,用瓦罐盛米汁赴土神庙,呼其亲而遍洒之,谓之送汤。三日后止。”
《國語辭典》:衣锦还乡(衣錦還鄉)  拼音:yì jǐn huán xiāng
身穿锦绣的衣服返回故乡。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那厅上坐的,却是李长者赘婿刘知远,受了北京留守,衣锦还乡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变成衣锦还乡。」也作「衣锦故乡」、「衣锦过乡」、「衣锦荣归」。
《國語辭典》:喜糖  拼音:xǐ táng
订婚或结婚时,招待宾客或分送亲友的糖果。
《漢語大詞典》:喜蛋
(1).女子出嫁或生孩子满月时,用以馈送亲友的熟蛋。其外壳染成红色,以示喜庆。
(2).指经孵化尚未成雏出壳的鸡鸭蛋。有全喜、半喜之分。头翼俱全的称全喜,略具雏形的称半喜。可煮熟食用。
《国语辞典》:福履增绥(福履增绥)  拼音:fú lǚ zēng suī
平平安安,福禄永存。为书信中晚辈对亲友尊长的祝福语。如:「恭维福履增绥,维时纳祜,为颂为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