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宿戒
(1).古代举行祭祀等礼仪前十日,与祭者斋戒两次,第二次斋戒在事前第三日进行,称宿戒。周礼·春官·世妇:“世妇掌女宫之宿戒。”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仪礼·乡饮酒礼:“乡朝服而谋宾介,皆使能不宿戒。” 郑玄 注:“再戒为宿戒,礼,将有事,先戒,而又宿戒。”
(2).事先警戒。《东观汉记·祭遵传》:“兵退无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明史·陶鲁传:“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
《漢語大詞典》:豫定
(1).事先决定。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 梁启超 《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
(2).预先订购。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国语辞典》:预设(预设)  拼音:yù shè
事先设定。如:「凡事如果预设立场,就不容易客观公正了。」
《國語辭典》:食墨  拼音:shí mò
墨色深入。《书经。洛诰》汉。孔安国。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
《漢語大詞典》:豫约(豫約)
谓事先约定或互订契约。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韵香传》:“ 嵩祝部 一时声誉顿起,座中客常满,有隔日豫约不得入坐者。”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郑君 所作《中国文学史》,顷已在 上海 豫约出版。”
《漢語大詞典》:逆探
预测;事先探知。资治通鉴·汉武帝太始三年论:“是以姦人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且 醋沟 , 方 ( 方回 )但言未知,未尝自以为知也, 用修 ( 杨慎 )逆探讥之,得无以己度人乎?”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子张 不问期, 孔子 不得逆探其意而言期。”
《國語辭典》:预算(預算)  拼音:yù suàn
1.事先计算。如:「这原是预算不到的事情。」
2.个人、企业或机关团体,对未来某一定期间内的目标与计划及导致的现金收支、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所作之预计方案与拟编之财务报表。
《漢語大詞典》:豫戒
(1).谓预先有所防备。管子·轻重乙:“至於山诸侯之国,则敛蔬藏菜,此之谓豫戒。”
(2).事先警备。韩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3).事先警告、告诫。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比复豫戒春闈,以论策定去取,经赋定高下。”
《漢語大詞典》:豫告
事先告知或通告。周礼·春官·世妇“宿戒” 汉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疾增剧,輒豫告 文宣 。”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且曾在第二期《新小说》上豫告。”
《国语辞典》:预留(预留)  拼音:yù liú
事先保留。如:「妈妈知道他今天会较晚回家,已先帮他预留饭菜。」
《國語辭典》:道定  拼音:dào dìng
事先讲好、约定。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刘均佐,你道无人掌管家私,但有掌管的人来,你便跟我出家去,你道定著。」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仙子,你道定著。小生也不进取功名去,专等来年此夜,在书房中拱候仙子。」
《漢語大詞典》:豫料
谓事先估计。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严可求 豫料帝所问,教 苹 应对,既至,皆如 可求 所料。”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尹山人:“弟子献所赠, 尹 曰:‘是豫料我将遥适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事实也并不很远于他的豫料。”
分類:事先估计
《漢語大詞典》:印状(印狀)
事先印制的列有某些项目供填写使用的公文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礼院故事,常须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旨访问,不暇徧白礼官,则白判寺一人书填印状,通进施行。”
《国语辞典》:计划(计划)  拼音:jì huà
事先策划。如:「关于这次旅游的行程,就由你计划。」也作「计画」。
《漢語大詞典》:预收
事先收取。例如:预收租金。
分類:事先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