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横骨(横骨)  拼音:héng gǔ
衔在马嘴中的嚼环,两端连在缰上,以便驾驭。《西游记》第一五回:「那小龙口衔著横骨,心心领诺。」
《漢語大詞典》:干桢(幹楨,乾楨)
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干”,竖在两端的叫“楨”。引申为支柱,支撑。 汉 扬雄 《法言·五百》:“经营然后知干楨之克立也。” 汪荣宝 义疏:“干,説文作榦。 李 云:‘榦楨,筑墻版之属也。’按:书·费誓云:‘峙乃楨干。’史记·鲁世家《集解》引 马 注云:‘楨干者,皆筑具;楨在前,干在两傍。’”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碑:“当享繁禄,为帝干楨。”
乾楨:朝廷的支柱。桢,古代筑墙时所立的柱子。 汉 班固《十八侯铭·曹参》:“蹇蹇相国,允忠克诚……身履国土,秉御乾楨。”
《國語辭典》:长鼓(長鼓)  拼音:cháng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1)徭族的打击乐器。鼓身木制,腰细而实,两端鼓腔蒙皮。全身涂漆,并有彩绘花纹。演奏时,斜挎胸腰,边用手击奏边跳舞。(2)朝鲜族的打击乐器。源于古代的细腰鼓。鼓身木制,长约七十公分,鼓腰细而中实,两端为粗而中空的鼓腔。用铁圈蒙牛皮做鼓面,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调。演奏时,击带挂于胸前或置于木架上,右手执细长竹制鼓杖敲击,左手大指按鼓框边,其馀四指伸直拍击。技法丰富,节奏繁复,多用于长鼓舞、农乐舞及器乐合奏。
《國語辭典》:磁针(磁針)  拼音:cí zhēn
针状的磁铁。
《國語辭典》:接头(接頭)  拼音:jiē tóu
1.接洽。如:「班刊就交给班代和出版社接头吧!」
2.线路或机件互相接合的地方。
3.连接电器至插座的端头。也称为「插头」。
《漢語大詞典》:田首
田畦的两端。礼记·郊特牲“乡为田烛” 唐 孔颖达 疏:“六乡之民,各於田首设烛照路。”
分類:田畦两端
《國語辭典》:支路  拼音:zhī lù
由干道分出的路线。也称为「支线」。
《漢語大詞典》:悬炭(懸炭)
(1).古代厌胜术之一。
(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魏书·律历志下:“测影 清臺 ,悬炭之期或爽。” 南朝 梁简文帝 《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絶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
《国语辞典》:南北极(南北极)  拼音:nán běi jí
地球的南北两端,各距赤道九十纬度。
《漢語大詞典》:御勒
横于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缰绳上,以便于驾御,故名。又称嚼子。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譬如仄径窘步未尝涉歷,气浮力弱而遽试千里之驥,御勒不施,韁轡俱絶,其势未有不颠仆者也。”
《漢語大詞典》:直幅
直掛的长条形字画。其轴在上下两端。
《國語辭典》:屋翼  拼音:wū yì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檐两端翘起的尖角。因形如鸟翼,故称为「屋翼」。
《國語辭典》:嘴角  拼音:zuǐ jiǎo
嘴唇的两端。如:「他嘴角挂著微笑。」
《漢語大詞典》:枕顶(枕頂)
枕头的两顶。旧时枕头两端顶为方形,多有精工绣花。
《漢語大詞典》:朱镳(朱鑣)
两端有红色佩饰的马嚼子。后汉书·舆服志上:“诸马之文……王、公、列侯,鏤髦,朱鑣朱鹿。” 晋 潘岳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朱鑣既扬,四轡既整。驾言饯行,告离 芒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