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皇(迴皇)
回遑。彷徨不定。后汉书·刘表传赞:“回皇冢嬖,身穨业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镜花缘第八八回:“信足以诡惑羣情,回皇众绪。”
见“ 迴遑 ”。
分類:彷徨不定
《國語辭典》:回遑  拼音:huí huáng
惶恐、疑惧。《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谋夫回遑,猛士疑虑。」也作「回惶」。
《漢語大詞典》:浮寄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漢語大詞典》:散徙
(1).变动不定。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2).谓分散迁徙到各处。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商贾散徙,井邑萧条,全不似一都会。”
《漢語大詞典》:风闪(風閃)
谓风时大时小,方向不定。 唐 李咸用 《秋望》诗:“风闪雁行疏又密,地迴江势急还迟。”
《漢語大詞典》:闪倏(閃倏)
亦作“ 闪倐 ”。
(1).指光亮忽明忽灭。 唐 皮日休 《九讽·纪祀》:“波闪倏兮 湘君 ,竹萧疏兮帝子。” 元 黄溍 《晓行湖上》:“夤缘际餘景,闪倏多遗玩。” 清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东船西舫更交加,下视何繇覩寸澜。偶然闪倐透水处,如金在鎔风掣电。”
(2).指物体忽隐忽现。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答李舍人适》诗:“ 太和 亦崔嵬, 石扇 横闪倐。”
(3).指事情变化不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夫一人之身,而乍贤乍佞,乍炎乍凉,人情闪倏,一至於此。”
《漢語大詞典》:倏烁(倏爍)
亦作“倐烁”。 闪烁不定貌。 晋 挚虞 《思游赋》:“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仰流旌垂旄焱攸攕纚。”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歌行》:“倐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鸞飞凤翔,睒睗倐烁,云舒霞布,翕赫忽霍。” 唐 李白 《梁甫吟》:“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分類:闪烁不定
《國語辭典》:回遑  拼音:huí huáng
惶恐、疑惧。《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谋夫回遑,猛士疑虑。」也作「回惶」。
《漢語大詞典》:反仄
(1).辗转不安。《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僻处西馆,未奉闕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 南朝 梁 张率 《白紵歌辞》之三:“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 宋 司马光 《答陈监簿书》:“ 光 实何人,敢受此赐,反仄愧汗,无地自处。”
(2).动荡不定。新唐书·郭晞传:“ 河中 军乱, 子仪 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资治通鉴·唐明宗天成二年:“朝廷虽知 房知温 首乱,欲安反仄,癸巳,加 知温 兼侍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旦偶有反仄蠢动,专閫文吏,朝发夕至,朝扑夕灭。”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宜开诚心,安反仄。”
《漢語大詞典》:浮迹(浮跡)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浮跡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漢語大詞典》:倏闪(倏閃)
亦作“倐闪”。
(1).顷刻;霎那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倏闪之间,云阵四合。” 宋 曾巩 《一鹗》诗:“社中神狐倐闪内,脑尾分磔垂弓櫜。”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小人倏闪变现,鬼怪百出。”
(2).闪烁不定貌。 唐 元稹 《秋堂夕》诗:“萧条帘外雨,倏闪案前灯。” 唐 张鼎 《霹雳赋》:“辉光之所倏闪,声气之所喷薄。”
《國語辭典》:飘薄(飄薄)  拼音:piāo bó
生活飘荡,流离失所。也作「飘泊」。
《漢語大詞典》:转萍(轉萍)
喻飘泊不定。 明 许承钦 《兵至》诗:“兵储千里餽,鬼哭四郊清。顦顇佣书老,天涯任转萍。”
分類:飘泊不定
《漢語大詞典》:视流(視流)
目光不定的样子。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其死乎!自弃也已。视流而行速,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杜预 注:“视流,不端諦。”
分類:目光不定
《漢語大詞典》:狂慧
佛教语。谓散乱不定的浅慧。 隋 智顗 《观音经玄义记》卷上:“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颺摇颺,照物不了。” 清 龚自珍 《又忏心》诗:“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國語辭典》:回穴(迴穴)  拼音:huí xuè
迂回而变化不定。《文选。宋玉。风赋》:「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