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逆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观 隗嚣 之檄亡 新 ,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参阅后汉书·隗嚣传
(2).佛教语。指恶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隋 智顗 《法华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3).指 吴三桂 、 耿精忠 、 尚之信 。 清 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族士兵:“国初自定中原后,復遭三逆之乱。”
《漢語大詞典》:季虎
指 东汉 贾彪 。 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 贾 氏三虎。因 彪 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 荀 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 荀爽 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唐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诗:“ 贾氏 许频趋季虎, 荀 家因敢謁头龙。”
《漢語大詞典》:驷乘(駟乘)
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駟,通“ 四 ”。左传·文公十一年:“ 緜房甥 为右, 富父终甥 駟乘。” 杨伯峻 注:“古代兵车一般乘三人,此则四人共乘,其第四人曰駟乘,职则为车右之副手。”左传·昭公二十年:“公闻乱,乘,驱自 閲门 入, 庆比 御公, 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及公宫, 鸿駵魋 駟乘于公,公载寳以出。” 杜预 注:“ 鸿駵魋 復就公乘,一车四人。”
《漢語大詞典》:三康
晋 会稽 孔愉 、 张茂 、 丁潭 三人表字皆有“康”字,合称“三康”。晋书·孔愉传:“ 孔愉 字 敬康 , 会稽 山阴 人也……与同郡 张茂 字 伟康 、 丁潭 字 世康 齐名,号曰‘ 会稽 三 康 ’。”
《漢語大詞典》:三嘏
晋 刘宏 与兄 粹 弟 潢 三人表字皆有“嘏”字,合称“三嘏”。晋书·刘惔传:“﹝ 惔 ﹞祖 宏 ,字 终嘏 ,光禄勋; 宏 兄 粹 ,字 纯嘏 ,侍中; 宏 弟 潢 ,字 冲嘏 ,并有名中朝。时人语曰:‘ 洛 中雅雅有三 嘏 。’”
《漢語大詞典》:烹蛇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十载: 元嘉 中, 广州 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因以“烹蛇”为典,谓其事会招来祸殃。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饲雀曾传庆,烹蛇詎有殃。”
《漢語大詞典》:三蔡
宋 蔡确 、 蔡卞 、 蔡京 三人的合称。宋史·姦臣传一·邢恕:“ 恕 善为表襮,蚤致声名,而天资反覆,行险冒进,为 司马光 客即陷 光 ,附 章惇 即背 惇 ,至与三 蔡 为腹心,则之死弗替。”
分類:蔡京三人
《漢語大詞典》:三狗
对 三国 魏 何晏 、 邓飏 、 丁谧 三人的蔑称。《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魏略》:“﹝ 丁謐 ﹞虽与 何晏 、 邓颺 等同位,而皆少之……故于时谤书,谓‘臺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 默 作疽囊。’三狗,谓 何 、 邓 、 丁 也。 默 者, 爽 小字也。其意言三狗皆欲囓人,而 謐 尤甚也。”
分類:何晏三人
《漢語大詞典》:三袁
明 文学家 袁宗道 、 宏道 、 中道 兄弟三人的合称。明史·文苑传四·袁宏道:“ 袁宏道 ,字 中郎 , 公安 人。与兄 宗道 、弟 中道 并有才名,时称三 袁 。” 清 钱谦益 《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之六:“ 楚国 三 袁 季絶尘,白眉谁与 仲良 伦?”
《漢語大詞典》:三岑
唐 岑羲 与弟 仲翔 、 仲休 的合称。三人皆有治绩。新唐书·岑羲传:“﹝ 羲 ﹞迁 金坛 令。时弟 仲翔 为 长洲 令, 仲休 为 溧水 令,皆有治绩。宰相 宗楚客 语本道巡察御史:‘毋遗 江 东三 岑 。’”
分類:三人治绩
《國語辭典》:鱼肚白(魚肚白)  拼音:yú dù bái
接近鱼肚子的白色,常用来形容黎明的天色。如:「接近清晨,天边已呈现一片鱼肚白了。」
《漢語大詞典》:天生仙(天生僊)
称进士考试及第一甲三人。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翰林官惟第一甲三人即除授,其餘进士选为庶吉士……好事者因谓第一甲三人为天生僊,餘为半路脩行僊。”
《漢語大詞典》:杨穿三叶(楊穿三葉)
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自注:“始予进士及第, 行简 次之, 敏中 又次之。”
《國語辭典》:浔阳三隐(潯陽三隱)  拼音:xún yáng sān yǐn
指晋朝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三人。因三人皆不应徵命,隐居于浔阳,故称为「浔阳三隐」。见《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周续之传》。
《漢語大詞典》:壹倡三叹(壹倡三歎)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郑玄 注:“倡,发歌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参见“ 一倡三叹 ”。
《國語辭典》:一倡三叹(一倡三歎)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1.一人唱歌,三人应和。《乐府诗集。卷一二。郊庙歌辞十二。周宗庙乐舞辞。肃雍舞》:「进旅退旅,皇舞之形。一倡三叹,朱弦之声。」也作「三叹」、「一唱三叹」。
2.形容诗文优美宛转,韵味绵延。也作「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