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口齿
齿颊香
毁齿
熨齿
齿革
贝齿
两齿
含齿
发皓齿
齿位
齿壮
衰齿
虎齿
获齿
齿列
《國語辭典》:口齿(口齒)  拼音:kǒu chǐ
1.口和齿。《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臣谨依仪氏羁,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2.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咬字发音。如:「口齿不清」。《红楼梦》第五四回:「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
3.言语、谈吐。指说话的本领。如:「口齿伶俐」。《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
4.牲口的年龄。
《漢語大詞典》:齿颊香(齒頰香)
见“ 齿颊生香 ”。
《國語辭典》:齿颊生香(齒頰生香)  拼音:chǐ jiá shēng xiāng
吃了美味食品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到香甜的味道。语本宋。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后比喻美好的诗文意味深长,令人读后津津有味。《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些事我还不爱,我只爱駪夫家的双红姐,说著还齿颊生香。」
《國語辭典》:毁齿(毀齒)  拼音:huǐ chǐ
1.小孩乳齿掉落而更生新齿。汉。刘向《说苑。卷一八。辨物》:「故男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
2.小孩七八岁更换乳齿的年纪。唐。柳宗元 童区寄传:「自毁齿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宋。司马光 河南志序:「次道自毁齿至于白首,从事其间,未尝一日舍置,故其见闻博洽,当时罕伦。」
《漢語大詞典》:熨齿(熨齒)
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緑香熨齿冰盘果,清冷侵肌水殿风。” 宋 梅尧臣 《和正月六日沈文通学士遗温柑》:“诵句擘露囊,香甘冷熨齿。”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甘冷熨齿。”
《漢語大詞典》:齿革(齒革)
上古特指象牙和犀牛皮。书·禹贡:“厥贡……齿革、羽毛。” 孔颖达 疏:“云:‘元龟象齿。’知齿是象牙也……革之所美,莫过於犀,知革是犀皮也。”周礼·天官·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引申为珍贵的器物材料。 明 唐顺之 《赠张地官督赋江南》诗:“舳艫接水通千里,齿革盈筐备五材。”
《漢語大詞典》:贝齿(貝齒)
(1).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的贝。也称齿贝。 晋 法显 佛国记:“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又出瑇瑁、贝齿、古贝、沉木香。”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以贝齿为货,有金刚、旃檀、鬱金,与 大秦 、 扶南 、 交趾 相贸易。”
(2).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风流无比,吟哦於贝齿朱脣。” 宋 范纯仁 《尹判官墓志》:“ 嗣復 在幼,星眸贝齿,爽如秋隼,一翥千里。”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胡天游 《咏葡萄》:“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湝。”
《骈字类编》:两齿(两齿)
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常挑之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又齐书祥瑞志世祖在襄阳梦著桑屐行度太极殿阶庾温云屐者运应木也臣案桑字为四十而二点世祖年过此即帝位谓著屐为木行也屐有两齿有声是为明两之齿至四十二而行即真矣
《漢語大詞典》:含齿(含齒)
口中有齿。指人类。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髮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宋书·顾琛传》:“ 刘诞 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晋书·刘聪载记:“且殿下 高祖 之世孙,主上之嫡统,凡在含齿,孰不係仰。”宋史·乐志八:“嘉承天休,賚乃含齿。”
分類:有齿
《国语辞典》:发皓齿(发皓齿)  拼音:fā hào chǐ
露出洁白的牙齿。也借指开口唱歌。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之二:「雅步袅纤腰,巧笑发皓齿。」《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漢語大詞典》:齿位(齒位)
(1).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礼·地官·党正》:“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于序,以正齿位。” 郑玄 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
(2).排列的官位。 明 赵南星 《与吴复庵书》:“輒忘其齿位之卑,与明公剖心而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初, 李思齐 与 察罕特穆尔 同起义师,齿位相等。”
(3).年龄与官位。特指长寿与高位。 唐 韦应物 《送郗詹事》诗:“既获天爵美,况将齿位并。” 唐 权德舆 《唐故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齿位皆屈,而智者叹焉。”
《漢語大詞典》:齿壮(齒壯)
壮年。后汉书·杜诗传:“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 唐 刘得仁 《哭翰林丁侍郎》诗:“官清仍齿壮,儿小復家贫。”
分類:壮年
《漢語大詞典》:衰齿(衰齒)
年老。 唐 韦应物 《始闻夏蝉》诗:“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羣。”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 清 曹寅 《滁州清流关道中》诗:“衰齿谢五欲,名理忘筌蹄。”
分類:年老
《骈字类编》:虎齿(虎齿)
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豹又西山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 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陵又明一统志虎齿山在常德府武 县形如虎齿民常以六月祭之
《漢語大詞典》:获齿(獲齒)
得以列入或并列。《文献通考·经籍十一》:“臣无状,幸缘先臣之故,获齿仕版,不能慎事,陷於罪戾。”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稽顙而臣闕下,穹庐获齿於内藩;推心以置腹中,文字遂通於殊俗。”
《國語辭典》:齿列(齒列)  拼音:chǐ liè
1.牙齿的排列。
2.同列、并列。《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