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坚齿
九齿
龀齿
齿爵
疏齿
双齿
齐齿
可齿
后齿
漆齿
绿齿
履齿
二齿
板齿
齿年
《分类字锦》:坚齿(坚齿)
抱朴子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元胆汤及蛇脂丸矾石散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有虫者即愈又服灵飞散者则可令既脱者更生也
分类:齿
《分类字锦》:九齿(九齿)
张衡西京赋右平左墄薛综注墄限也谓阶齿也天子殿高九尺阶九齿各有九级其侧阶各中分左右左有齿右则滂沲平之令辇车得上
分类:阶砌
《漢語大詞典》:龀齿(齔齒)
亦作“齓齿”。
(1).儿童换齿。《韩诗外传》卷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齔齿。”
(2).儿童脱去的乳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 旧王伽蓝 ,内有 释迦菩萨 弱龄齓齿,长餘一寸。”
(3).儿童。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 汉 人自《史篇》《苍頡》,齔齿以上,大抵从师受诵。”
《漢語大詞典》:齿爵(齒爵)
年龄和官职。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孩儿!我齿爵俱尊,儿孙共贵。”参见“ 齿德 ”。
分類:年龄官职
《漢語大詞典》:齿德(齒德)
(1).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 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一方保正,喜今日共推,齿德皆尊。”
(2).年高德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予视先生犹大父行,而先生不以齿德自居。”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惟余不与,而 季野 独降齿德而与余交。”
(3).指年高德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桓 命於邻党中,招二三齿德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分类字锦》:疏齿(疏齿)
神仙传老子疏齿
分类:齿
《骈字类编》:双齿(双齿)
唐 白居易 齿落辞 嗟嗟乎双齿,孰谓而来哉?孰谓而去哉?
《國語辭典》:齐齿(齊齒)  拼音:qí chǐ
1.同年、同岁。
2.并列、同列。《礼记。礼运》:「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
3.齐齿呼的简称。参见「齐齿呼」条。
分類:并列
《國語辭典》:齐齿呼(齊齒呼)  拼音:qí chǐ hū
声韵学上指有介音i或主要元音为i的韵母。如妖、接、齐等。
《韵府拾遗 纸韵》:可齿(可齿)
梅尧臣诗闾里荒残无可齿
《漢語大詞典》:后齿(後齒)
臼齿。《孔子家语·执辔》:“戴角者无上齿,无角无前齿者膏,无角无后齿者脂。”
分類:臼齿
《漢語大詞典》:漆齿(漆齒)
古人所说的边远国名。一说古族名。后亦以泛指边远之国。逸周书·王会:“正西 昆仑 、 狗国 、 鬼亲 、 枳已 、 闟耳 、 贯胸 、 雕题 、 离丘 、 漆齿 。” 孔晁 注:“ 漆齿 ,亦因其事以名之也。”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凡 彫题 漆齿 之氓,尽图《王会》;若辫髮 贯胸 之长,咸隶象胥。”
《骈字类编》:绿齿(绿齿)
唐 韩偓 屐子 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唐 韩偓 个侬 隔帘窥绿齿,映柱送横波。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漢語大詞典》:履齿(履齒)
即屐齿。 唐 孟郊 《听琴》:“定步履齿深,貌禪目冥冥。”参见“ 屐齿 ”。
《國語辭典》:屐齿(屐齒)  拼音:jī chǐ
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唐。白居易 野行诗:「草润衫襟重,沙乾屐齿轻。」
《骈字类编》:二齿(二齿)
唐书高宗则天皇后武氏传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俄而二齿生下诏改元为长寿
《漢語大詞典》:板齿(板齒)
指门牙。 唐 杜甫 《戏赠友》之一:“一朝被马踏,脣裂板齿无。”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野蛮人有自去其板齿而反讥有齿者为犬类, 长素 之説,得无近於是邪?”
分類:门牙
《漢語大詞典》:齿年(齒年)
年龄。吕氏春秋·上农:“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僕齿年尚富,又受君子之诲,自谓不至此不止。” 明 何景明 《初度》诗:“齿年今不小,心事已多违。”
分類: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