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81,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天鼓
枹鼓
鼓噪
鼓院
歌鼓
津鼓
土鼓
鼓山
鼓勇
鼓刀
漏鼓
鼓楫
铙鼓
鼓荡
急鼓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國語辭典》:枹鼓  拼音:fú gǔ
1.古代战阵所用的战鼓,后代指战争或军旅。汉。扬雄 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史记。卷六四。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2.鼓槌和鼓。《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李寻》:「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
3.盗案发生时,用来示警之鼓。《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國語辭典》:鼓噪  拼音:gǔ zào
1.古代出战时擂鼓呐喊,用以扩张声势。《后汉书。卷七七。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也作「鼓噪」。
2.大众一起发出呼喊喧闹的声音。《文明小史》第四三回:「顿时一齐鼓噪起来,一直闹到抚台院上。」也作「鼓噪」。
《國語辭典》:鼓噪(鼓譟)  拼音:gǔ zào
1.古代出战时擂鼓呐喊,用以扩张声势。《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也作「鼓噪」。
2.大众一起发出呼喊喧闹的声音。如:「场中比赛激烈,场外观众亦大声鼓噪加油。」也作「鼓噪」。
《漢語大詞典》:鼓院
宋 代官署名。登闻鼓院的略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登闻检院、鼓院,始建于 和寧 ,继移于 丽正 左右闕庭之南,左检院,右鼓院。”宋史·职官志一:“登闻检院,隶諫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諫、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寃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参见“ 鼓司 ”。
《漢語大詞典》:鼓司
宋 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 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 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
《漢語大詞典》:歌鼓
(1).歌唱并击鼓。亦指歌声和鼓声。汉书·礼乐志:“ 巴 俞 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 晋 潘岳 《笙赋》:“縈缠歌鼓,网罗钟律。”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苏轼 《和子由踏青》:“歌鼓惊山草木动,簞瓢散野鸟鳶驯。”
(2).歌唱伴奏所用之鼓。旧唐书·音乐志一:“人数并依八佾,乃量加簫、笛、歌鼓等。”
《國語辭典》:津鼓  拼音:jīn gǔ
渡头所置的信号鼓。唐。李端〈古别离〉二首之一:「月落闻津鼓,人老自多愁。」清。汪兆镛〈忆旧游。隐林梢半角〉词:「念津鼓敲寒,邮镫煮梦,销损华年。」
分類:渡口信号
《漢語大詞典》:土鼓
(1).亦作“ 土皷 ”。古乐器名。鼓的一种。周礼·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古者民人淳朴,制礼至简,污樽抔饮,可以尽欢於君亲;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 唐 李白 《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乃登豳歌,击土鼓,祀蓐收,迎田祖。” 清 曹寅 《琴塼歌》:“稗官流传号琴荐,土皷康瓠函宫商。”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此言有异乎土鼓之祭,其实升平也。”
(2).方言。坟墓。谚语:“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麦鼓堆,三月打雷谷谷堆。”
《漢語大詞典》:鼓山
在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海拔969米。岩壑幽奇,山径盘曲。山中有涌泉寺,始建于公元783年,建筑辉煌精巧。寺西有鼓山十八景和白云洞诸胜。还有屴崱峰、狮子峰、凤池山、灵源洞和鼓山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
《漢語大詞典》:鼓勇
(1).鼓足勇气。 唐 张碧 《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
(2).使鼓起勇气。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 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 殷夫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 ,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 ,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分類:鼓足勇气
《國語辭典》:鼓刀  拼音:gǔ dāo
操刀、运刀。泛指屠宰牲畜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
《國語辭典》:漏鼓  拼音:lòu gǔ
专为报时辰用的鼓。《新唐书。卷四九。百官志四上》:「凡夜漏尽,击漏鼓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分類:报更更漏
《漢語大詞典》:鼓楫
亦作“ 鼓檝 ”。 划桨;划船。后汉书·张禹传:“﹝ 张禹 ﹞遂鼓楫而过。” 唐 薛据 《泊震泽口》诗:“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明 刘基 《鱼乐轩记》:“鮫人蜑夫,鼓檝生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急呼舟人鼓檝,一夜追及其父兄。”
分類:划桨划船
《漢語大詞典》:铙鼓(鐃鼓)
(1).乐器中鼓的一种。 唐 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文献通考·乐九唐六典:“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歌诗鐃鼓间,以壮我之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郑戩 ﹞置酒高会,旗帜絳野,鐃鼓聒天,虏众十万不敢动。”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鐃鼓嘲轰,高管噭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经,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尝蓄鐃鼓。”
《漢語大詞典》:鼓荡(鼓盪)
亦作“ 鼓盪 ”。 鼓动激荡。 唐 沈佺期 《被弹》诗:“有风自扶摇,鼓荡无伦匹。” 宋 梅尧臣 《和滕公游穿山洞》:“风雷自鼓盪,不久当何如?”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发之文辞,敷腴蔚赡,浩乎若秋江之涛,鼓盪莫测,而其来有本也。” 孙犁 《种谷的人》:“有一股热烈的情感鼓荡着我,竟一时想起以后有多少工作要我去做,要去拼命完成!”
分類:鼓动激荡
《漢語大詞典》:急鼓
急促的鼓声。战阵或竞技中用以激励斗志。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裴松之 注引《吴录》:“臣讨 黄祖 ……身跨马櫟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 宋 杨万里 《过弋阳观竞渡》诗:“急鼓繁鉦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