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鼓形相
【三藏法数】
鼓形相者,谓结界之处,如鼓之形也。以此处或水或路等,生势状如鼓形,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
鼓形相者,谓结界之处,如鼓之形也。以此处或水或路等,生势状如鼓形,或立石种树,以为界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