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8,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玄裳
黑漆
黛绿
黑雾
玄英
袨服
朱殷
青瞳
烟煤
烟华
玄玉
黑衣
尚玄
正黑
刺面
《漢語大詞典》:玄裳
黑色的下衣。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
分類:黑色下衣
《漢語大詞典》:黑漆
(1).黑色油漆。后汉书·礼仪志下:“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周礼·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 唐 贾公彦 疏:“既是黑漆为尊,以朱带落腹,故名概。”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十章:“他用手指轻轻摸了摸寿材,黑漆十分光滑。”
(2).漆成黑色。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引《韩子》:“ 禹 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
《漢語大詞典》:黛绿
(1).青黑色,古时妇女画眉用的颜料。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閒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黛緑慵挑,金粉羞调。”
(2).比喻年青。 柯灵 《香雪海·团圆》:“她明如秋水的双眼充满幻想。黛绿的年华已有了些戏剧性的经历。”
(3).墨绿;浓绿。
《漢語大詞典》:黑雾(黑霧)
黑色雾气。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 建元 元年正月,黑雾四塞,人如黑,五日而止。” 唐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诗:“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宋 苏舜钦 《往王顺山值暴雨雷霆》诗:“霹靂飞出大壑底,烈火黑雾相奔趋。”
分類:黑色雾气
《國語辭典》:玄英  拼音:xuán yīng
1.纯黑色。《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服清白以消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2.冬季。《尔雅。释天》:「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漢語大詞典》:袨服
(1).黑色礼服。指武士之服。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2).盛服;艳服。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胡氏子》:“俄一女子袨服出,光丽动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粧袨服,招接四方游客。”
《漢語大詞典》:朱殷
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 张侯 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杜预 注:“朱,血色,血色久则殷。”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分類:赤黑黑色
《漢語大詞典》:青瞳
乌黑色的瞳仁。 宋 曾巩 《送叔延判官》诗:“君子从戎碧油下,緑髮青瞳笏袍整。”
分類:乌黑黑色
《國語辭典》:烟煤(煙煤)  拼音:yān méi
一种含碳量较低的煤炭。暗黑色,有光泽,燃烧时挥发性成分多,会产生浓烟,故称为「烟煤」。也称为「沥青煤」、「沥青碳」。
《漢語大詞典》:烟华(煙華)
亦作“烟华”。
(1).像烟雾弥漫的繁花。 南朝 齐 王融 《芳树》诗:“相思早春日,烟华杂如雾。” 唐 韦应物 《龙门游眺》诗:“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前蜀 韦庄 《闺月》诗:“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
(2).谓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黑色染料。 唐 陆龟蒙 《陌上桑》诗:“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
《國語辭典》:玄玉  拼音:xuán yù
1.黑色的玉。《礼记。月令》:「衣黑衣,服玄玉。」《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嗽以华池之泉。」
2.因其形貌颇似黑亮的葡萄,故藉称葡萄。明。李梦阳 葡萄诗:「万里西风过雁时,绿云玄玉影参差。」
《國語辭典》:黑衣  拼音:hēi yī
1.黑色衣服。《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个,……衣黑衣,服玄玉。」
2.王宫卫士。因著黑衣,故称。《战国策。赵策四》:「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
3.僧衣或僧人。教外之人因僧侣常著黑袈裟,故称僧侣为「黑衣」。
《漢語大詞典》:尚玄
崇尚黑色。铁色黑,因亦指崇尚用铁制作。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子孙稍下衰,然流寓 太原 者,始尚玄,亦以精鍊见重。”按,“容城侯”指镜。 唐 乔琳 有《太原进铁镜赋》
《漢語大詞典》:正黑
纯黑色。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三国 吴 陆玑 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 明 刘基 《活水源记》:“有小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
分類:黑色
《漢語大詞典》:刺面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德光 每获 晋 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 清 魏源 《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
(2). 宋 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宋 司马光 《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 宋 健儿刺面,以防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