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津腻(津膩)
黏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带黄白,常有津腻。”
分類:黏液
《國語辭典》:蜘蛛  拼音:zhī zh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蜘蛛目。分头胸部、腹部,有脚四对,肛门前有瘤状突起之纺绩器,由此抽丝织网,捕食昆虫。也称为「蛛蛛」、「蠋蝓」、「社公」。
《漢語大詞典》:蜗涎(蝸涎)
(1).蜗行所分泌的黏液。 唐 杜牧 《华清宫》诗:“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 宋 苏轼 《籍田》诗:“鱼沫依苹渚,蜗涎上綵楹。”
(2).比喻无用有害的东西。 明 王世贞 《九友斋十歌》之九:“毋论爱者似鷄肋,在我亦足成蜗涎。”
《國語辭典》:鲇鱼(鯰魚)  拼音:nián yú
鲇目鲇科鱼类的统称。头大而扁,嘴阔,上下颌有四根长须,无鳞,皮肤多黏液。背苍黑色,腹白,背鳍、胸鳍上棘刺有毒。约有二千五百多种,布于世界各地。生长于河湖池沼中,白昼栖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以小鱼、贝类、蛙类等维生。
《漢語大詞典》:泥鳅
亦作“ 泥鰍 ”。 鱼名。体圆柱形,尾端侧扁,有黏液。黄褐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嘴有须五对。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处,潜伏泥中。肉可供食用。 宋 梅尧臣 《江邻几馔鳅》:“泥鰌鱼之下,曾不享嘉宾。” 浩然 《艳阳天》第一○四章:“﹝ 小清 ﹞说着,像一条泥鳅,从五婶的手下溜出去了。”
《漢語大詞典》:白沈(白瀋)
白脓;白色黏液。 明 宋濂 《赠医师周汉卿序》:“ 虎林 黄氏 女生瘰癧,环颈及腋凡十九窍。窍破白瀋出,右手拘挛不可动。”
分類:白色黏液
《漢語大詞典》:白及
(1).亦称“ 白芨 ”。植物名。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亦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及:“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及。”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丙子使 蜀 ,山路中见白芨花,因得‘西风尽日濛濛雨,开遍空山白芨花’之句。” 赵树理 《金字》:“这位热心帮忙的青年有经验,并没有问我怎样做,就把泥金放在碗底,倒了一点水,用白芨研起来。”
(2).牛名。太平广记卷四三四引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 大月支 及 西胡 ,有牛名曰白及,今日割取其肉一二斤,明日其疮即愈。”
《漢語大詞典》:踟蛛
即蜘蛛。节肢动物。有脚四对,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与空气接触凝成细丝,用以结网捕食昆虫。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故 太昊 师踟蛛而结网, 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
《漢語大詞典》:银蜗(銀蝸)
指蜗牛的银白色的屈曲的黏液痕迹。 元 张可久 《醉太平·伤春》曲:“烟消宝鸭,字篆银蜗。”
《國語辭典》:胃液  拼音:wèi yè
由胃腺分泌的无色酸性液。内含多种物质,有消化蛋白质及扑杀细菌的作用。
《国语辞典》:胃腺  拼音:wèi xiàn
分泌胃液的腺体。在胃体及胃底,可以产生盐酸、黏液及胃蛋白酶。
《国语辞典》:白痢  拼音:bái lì
1.中医上指大便中含白色或鼻涕样黏液的痢疾。
2.一种幼畜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患病的动物粪便很稀。
《国语辞典》:贮精囊(贮精囊)  拼音:zhǔ jīng náng
雄性生殖器的一部分,可分泌精液中稍带黄色碱性黏液的囊状器官,提供精子生存及代谢所需要的养分,可使精子的运动旺盛。也称为「精囊」。
《国语辞典》:乌鱼蛋(乌鱼蛋)  拼音:wū yú dàn
乌贼的卵巢有一双椭圆形腺体,所分泌的黏液可使其卵结成块状。取此椭圆形腺体制成食品,称为「乌鱼蛋」。
《国语辞典》:祛痰剂(祛痰剂)  拼音:qū tán jì
能促使黏液或痰自呼吸道排出的药剂。如桔梗、远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