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3,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鹿触
天鹿
由鹿
金鹿
鹿轓
鹿韭
鹿卢剑
鹿上
鹿蹄
逢鹿
铤鹿
岩鹿
沙鹿
掎鹿
鹿门人
《漢語大詞典》:鹿触(鹿觸)
晋 孝子 许孜 为母墓道植松,被鹿所触犯, 许 甚悲恸,后鹿忽为猛兽所杀。事见晋书·孝友传·许孜。后以“鹿触”为诗文典故。 宋 苏轼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
《漢語大詞典》:天鹿
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参见“ 天禄 ”。
《國語辭典》:天禄(天祿)  拼音:tiān lù
1.天所授与的禄位。指帝位。《书经。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雨日大寒,朕于宫中食珍馐,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
2.动物名。汉代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谓能祓除不祥,永绥百禄,故称为「天禄」。《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也作「天鹿」。
3.汉代贮藏典籍的宫殿。参见「天禄阁」条。汉。班固〈西京赋〉:「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道观蓬莱,尽藏简编之所。石渠天禄,悉贮史籍之场。」
4.辽世宗的年号(西元947~951)。
《漢語大詞典》:由鹿
用以诱捕其他野鹿的鹿。 唐 吕温 《由鹿赋》序:“予南出 穰 樊 之间,遇野人縶鹿而至者。问之,答曰:‘此为由鹿。由此鹿以诱致羣鹿也。’”
分類:诱捕
《漢語大詞典》:金鹿
潘岳 《金鹿哀辞》:“嗟我 金鹿 ,天资特挺……呜呼上天,胡忍我门,良嬪短世,令子夭昏。” 金鹿 为 潘岳 之幼子,夭折,后因代指夭折的爱儿。 清 杨晨 《凤凰台上忆吹箫·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奈此白头人在,伤金鹿,老泪珠抛。” 清 朱宝慈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去年我已悲金鹿,今又为君哀 泽兰 。”
《漢語大詞典》:鹿轓
指鹿车。 宋 王安石 《送明州王大卿》诗:“ 大历 才臣有此州, 昆云 今驾鹿轓游。”
分類:鹿车
《漢語大詞典》:鹿韭
牡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分類:牡丹
《漢語大詞典》:鹿卢剑(鹿盧劍)
古剑名。玉台新咏·日出东南偶行:“腰间鹿卢剑,可直千万餘。” 程琰 补注引汉书·隽不疑传注:“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唐 皇甫曾 《赠老将》诗:“鹿卢剑折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清 赵翼 《赠李莪洲孝廉》诗:“急装足裹豪猪鞾,奇服腰悬鹿卢剑。”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一幕:“可超而越屏风浅,可负而拔鹿卢剑。”亦省作“ 鹿卢 ”。 清 曹寅 《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粉身何惜鹿卢碎,渴笔恐辱屠沽儿。”
《骈字类编》:鹿上
春秋僖公二十有一年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注鹿上宋地汝阴有原鹿县
《漢語大詞典》:鹿蹄
(1).鹿腿。《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见一大汉,浓眉环眼,方面长身,背负鹿蹄二隻。”
(2).草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鹿蹄草:“鹿蹄象叶形。能合金疮,故名试剑草。又山慈姑亦名鹿蹄,与此不同。”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 东南,一名 非山 。山海经·中山经:“ 釐山 之首,曰 鹿蹄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甘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 洛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宜阳县》:“ 鹿蹄山 ,县东南五十里,一名 纵山 ,或谓之 非山 , 唐 龙翔 元年畋于 非山 是也, 甘水 出焉。”
《韵府拾遗 屋韵》:逢鹿
司空图诗日暖人逢鹿园荒雪带锄
《漢語大詞典》:铤鹿(鋌鹿)
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鋌鹿偶然完首尾,烂羊多赖得公侯。”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论和议书》:“突豕失势,鋌鹿已穷。”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黎民羣鋌鹿,緑野断扶犂。”参见“ 鋌而走险 ”。
《國語辭典》:铤而走险(鋌而走險)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明史。卷三三一。西域传三。乌斯藏大宝法王传》:「在官已无馀积,必至苛敛军民,铤而走险,盗将复发。」也作「挺而走险」。
《骈字类编》:岩鹿(岩鹿)
唐 杜荀鹤 怀庐岳旧隐 岩鹿惯随锄药叟,溪鸥不怕洗苔僧。
《國語辭典》:沙鹿  拼音:shā lù
地名。隶属台中市沙鹿区,面积约四十平方公里。有纵贯铁路海线经过,静宜大学设校于此。
《漢語大詞典》:掎鹿
(1).拉着鹿。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孟冬篇》:“噬不尽緤,牵麋掎鹿。”
(2).犹逐鹿。喻群雄争夺天下。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史记·陈涉世家 唐 司马贞 述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
《漢語大詞典》:鹿门人(鹿門人)
隐士。亦泛指文人雅士。 清 方文 《大龙山重访刘未沫丈兼怀白靖识师》诗之一:“一杯鷄黍约,四座 鹿门 人。”参见“ 鹿门 ”。
《漢語大詞典》:鹿门(鹿門)
(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 杜预 注:“ 鲁 南城东门。”
(2). 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 。 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 ,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 明 杨慎 《霞邱归引》:“ 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