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宋·蔡条《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自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典故
公主嫁乌孙
 
歌黄鹤
 
双鹤歌
 
凤女嫁乌孙
 
黄鹤悲

相关人物
刘细君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乌孙国〉~3903~
乌孙以马千匹聘。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自为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天子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

例句

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 孙叔向 送咸安公主

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崔湜 大漠行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杜甫 留花门

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赵彦昭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 郑愔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 马怀素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

典故
左拍右携
   
浮丘翁
 
浮丘袂
 
浮丘迎子晋
 
浮丘鹤
 
浮邱子

相关人物
浮丘


《艺文类聚》卷七〈山部上·嵩高山〉~3~
《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雒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列仙传》曰: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24~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例句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孙偓 寄杜先生诗

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 李渤 南溪诗

九霄身自致,何必遇浮丘。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二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钱起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庄子集释》卷四上〈外篇·骈拇〉~37~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唐·成玄英疏:「凫,小鸭也。鹤,鸧之类也。胫,脚也。自然之理,亭毒众形,虽复脩短不同,而形体各足称事,咸得逍遥。而惑者方欲截鹤之长续凫之短以为齐,深乖造化,违失本性,所以忧悲。」
典故
一龟一鹤
 
龟鹤随


《梦溪笔谈》卷九〈校證·人事一〉~38~
《石林诗话》:「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畜『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闻卿前已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石林诗话》卷上
赵清献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畜雷氏琴一张,鹤与白龟各一,所向与之俱。始除帅成都,蜀风素侈,公单马就道,以琴、鹤、龟自随,蜀人安其政,治声藉甚。元丰间,既罢政事守越,复自越再移蜀,时公将老矣。过泗州渡淮,前已放鹤,至是复以龟投淮中。既入见,先帝问:「卿前以匹马入蜀,所携独琴、鹤,廉者固如是乎?」公顿首谢。故其诗有云「马寻旧路如归去,龟放长淮不再来」者,自纪其实也。
典故 
龟鹤正永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引《养生要论》曰:「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性寿之物也。道家之言,鹤曲颈而息,龟潜匿而噎,此其所以为寿也。」
《抱朴子》卷三〈内篇·对俗〉~40~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溃金为浆,入渊不沾,蹴刃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馀,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苟无其命,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
典故
皓鹤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雪赋〉~594~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例句

素娥冉冉拜瑶阙,皓鹤纷纷朝玉京。 许浑 对雪

皓鹤䙰褷飞不辨,玉山重叠冻相连。 韦庄 对雪献薛常侍


《庄子集释》卷四上〈外篇·骈拇〉~37~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唐·成玄英疏:「凫,小鸭也。鹤,鸧之类也。胫,脚也。自然之理,亭毒众形,虽复脩短不同,而形体各足称事,咸得逍遥。而惑者方欲截鹤之长续凫之短以为齐,深乖造化,违失本性,所以忧悲。」
《庄子集释》卷八中〈外篇·徐无鬼〉~868~
句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
典故
相关人物
王恭

参考典故
王恭柳


《世说新语》下卷上《企羡》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例句

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徐夤 山寺寓居

肯羡鱼须美,长誇鹤氅轻。 李昭象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李洞 迁村居二首之一

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料得王恭披鹤氅,倚吟犹待月中归。 李谷 和皮日休悼鹤

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 李频 过四皓庙

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猩袍懒著辞公宴,鹤氅闲披访道流。 杜荀鹤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洞口礼星披鹤氅,溪头吟月上渔船。 杜荀鹤 赠溧水崔少府

风流披鹤氅,操割佩龙泉。 权德舆 和兵部李尚书东亭诗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王初 望雪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 齐己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典故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广绝交论〉~2370~
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唐·李善注引刘桢《鲁都赋》曰:「盖如飞鹤,马似游鱼。」
典故

《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五〈石淙十首〉
〈石淙十首〉其五:「空谷耸视听,幽湍泽心灵。疾流脱鳞甲,叠岸冲风霆。丹巘堕环景,霁波灼虚形【霁波闪虚形】。淙淙豗厚轴,棱棱攒高冥。弱栈跨旋碧,危梯倚凝青。飘飘鹤骨仙【飘飖鹤骨仙】,飞动鳌背庭【飞动鳌背亭】。常闻誇大言,下顾皆细萍。」
典故 
鹤语记春秋


《异苑》卷三
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

例句

鸾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 崔湜 幸白鹿观应制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之一

典故
山中警睡
 
鹤警露


《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六〈羽族部三·鹤〉~493~
晋·周处《风土记》:「鸣鹤戒露。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
典故
相关人物
苻坚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附《谢玄传》
玄、琰仍进,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例句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典故
殷七奇特
  

《太平广记》卷五十二〈神仙五十二·殷天祥〉~320~
殷七七,名天祥,又名道筌,尝自称七七,俗多呼之,不知何所人也。游行天下,人言久见之,不测其年寿。面光白,若四十许人,到处或易其姓名不定。曾于泾州卖药,时灵台蕃汉,疫疠俱甚,得药者入口即愈,皆谓之神圣,得钱却施于人。又尝醉于城市间,周宝旧于长安识之。寻为泾原节度,延之礼重,慕其道术房中之事。及宝移镇浙西,数年后,七七忽到,复卖药。宝闻之惊喜,召之,师敬益甚。每日醉歌曰:「弹琴碧玉调,药炼白朱砂。解酝顷刻酒,能开非时花。」宝常试之,悉有验。复求种瓜钓鱼,若葛仙翁也。鹤林寺杜鹃,高丈馀,每春末花烂漫。寺僧相传,言贞元中,有外国僧自天台来,盂中以药养其根来种之,自后构饰,花院锁闭。时或窥见三女子,红裳艳丽,共游树下。人有辄采花枝者,必为所祟,俗传女子花神也。是以人共宝惜,故繁盛异于常花。其花欲开,探报分数,节使宾僚官属,继日赏玩。其后一城士女,四方之人,无不载酒乐游纵。连春入夏,自旦及昏,闾里之间,殆于废业。宝一日谓七七曰:「鹤林之花,天下奇绝。常闻能开非时花,此花可开否?」七七曰:「可也。」宝曰:「今重九将近,能副此日乎?」七七乃前二日往鹤林宿焉。中夜,女子来谓七七曰:「道者欲开此花耶?」七七乃问女子何人,深夜到此,女子曰:「妾为上玄所命,下司此花。然此花在人间已逾百年,非久即归阆苑去。今与道者共开之,非道者无以感妾。」于是女子瞥然不见。来日晨起,寺僧忽讶花渐折蕊。及九日,烂漫如春。乃以闻,宝与一城士庶惊异之,游赏复如春间。数日,花俄不见,亦无落花在地。后七七偶到官僚家,适值宾会次,主与宾趋而迎奉之。有佐酒倡优,甚轻侮之。七七乃白主人:「欲以二栗为令,可乎?」咸喜,谓必有戏术,资于欢笑。乃以栗巡行,接者皆闻异香惊叹,唯佐酒笑七七者二人,作石缀于鼻,掣拽不落,但言秽气不可堪。二人共起狂舞,花钿委地,相次悲啼,粉黛交下,及优伶辈一时乱舞,鼓乐皆自作声,颇合节奏,曲止而舞不已。一席之人,笑皆绝倒。久之,主人祈谢于七七。有顷,石自鼻落,复为栗,嗅之异香,及花钿粉黛悉如旧,略无所损,咸敬事之。又七七酌水为酒,削木为脯,使人退行,指船即驻,呼鸟自坠,唾鱼即活。撮土画地,状山川形势,折茅聚蚁,变成城市。人有曾经行处,见之历历皆似,但少狭耳。凡诸术不可胜纪。后二十年,薛朗、刘浩乱。宝南奔杭州,而宝总成为政,刑杀无辜。前上饶牧陈全裕经其境,构之以祸,尽赤其族。宝八十三,筋力尤壮,女妓百数,尽得七七之术。后为无辜及全裕作厉,一旦忽殂。七七、刘浩军变之时,甘露寺为众推落北岸,谓坠江死矣。其后人见在江西十馀年卖药,入蜀,莫知所之。鹤林、犯兵火焚寺。树失根株,信归阆苑矣。
《國語辭典》:焚琴煮鹤(焚琴煮鶴)  拼音:fén qín zhǔ hè
把琴当柴烧,烹煮鹤来吃。比喻极杀风景的事。宋。洪适〈满江红。春色匆匆〉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也作「煮鹤焚琴」、「煮鹤烧琴」。
《漢語大詞典》:烧琴煮鹤(燒琴煮鶴)
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塌美好的事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崑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褌,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清 李渔 《凰求凤·酸报》:“也须把温语相商,又何用烧琴煮鹤,躪玉蹂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国初説书人 柳敬亭 、歌者 王紫稼 ,皆见名人歌咏。 王 以黯昧事,为 李御史 杖死,有烧琴煮鹤之惨。”
分類:糟塌美好
《漢語大詞典》: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漢語大詞典》:凫短鹤长(鳧短鶴長)
凫胫短鹤胫长。长短不齐。泛指馀缺不齐。 元 关汉卿 《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鳧短鹤长不能齐。”参见“ 鳧脛 ”。
分類:长短不齐
《漢語大詞典》:凫胫(鳧脛)
野鸭的小腿。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盖鳧脛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
分類:野鸭小腿
《漢語大詞典》:龟年鹤算(龜年鶴算)
见“ 龟年鹤寿 ”。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龄鹤算(龜齡鶴算)  拼音:guī líng hè suàn
比喻人长寿。宋。侯寘 水调歌头。湘水照秋碧词:「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也作「龟年鹤寿」、「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鹤长凫短(鶴長鳧短)  拼音:hè cháng fú duǎn
鹤的腿长,凫的腿短。比喻凡事应顺其自然,不宜随意损益、改变。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无才学有权势,有文章言墐驰,长老,这的鹤长凫短不能齐。」
分類:特点
《國語辭典》:鹤氅(鶴氅)  拼音:hè chǎng
用鹤羽制成的外衣。《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漢語大詞典》:鹤盖(鶴蓋)
形如飞鹤的车盖。语本 汉 刘桢《鲁都赋》:“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 唐 骆宾王 《上廉察使启》:“故得龙綍垂光,戢两星而开照;鹤盖浮影,翼五云以连阴。” 清 钱谦益 《题画寄王侍御五计韵·雀罗》:“鹤盖阴方散, 龙门 阪遂虚。”
分類:车盖
《漢語大詞典》:鹤骨(鶴骨)
(1).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五:“飘飘鹤骨仙,飞动鼇背庭。”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道人絶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2).伶仃瘦骨。 五代 齐己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诗:“瘦应成鹤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问 《工部赵侍郎下世日作》诗:“鹤骨翛然卧石牀,情知合眼即仙乡。”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鹤骨难支萧寺雨,鶻魂彳亍故园心。”
(3).鹤骨笛。 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词见示继声奉教》词:“鹤骨频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怀凄怨。”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國語辭典》:鹤唳(鶴唳)  拼音:hè lì
鹤鸣。形容惊恐不安的情况。《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國語辭典》:鹤唳风声(鶴唳風聲)  拼音:hè lì fēng shēng
形容极度的惊恐疑惧。参见「风声鹤唳」条。明。张景《飞丸记》第七出:「还是你鹤唳风声自惊慌。」
《漢語大詞典》:殷道
谓 殷 代的政治与礼制。礼记·礼运:“我欲观 殷 道,是故之 宋 ,而不足徵也。”史记·殷本纪:“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咸驩, 殷 道復兴。”
分類:政治礼制
《漢語大詞典》:鹤林友(鶴林友)
指和尚或居士。 元 马致远 《双调·拨不断》曲:“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 杜工部 、 陶渊明 、 李太白 。”
分類: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