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7,分100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鹤吊
沙鹤
丹鹤
鹤轩
鹤城
乘轩鹤
竹鹤
缑山鹤
供鹤
鹤天
鹤毳
白鹤峰
寡鹤
鹤闲
鹤和
《國語辭典》:鹤吊(鶴弔)  拼音:hè diào
传说陶侃丧母,有二位客人来吊丧,不哭而退,化鹤飞去。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遂以此指吊丧。
分類:陶侃去职
《漢語大詞典》:沙鹤(沙鶴)
栖息于沙滩或沙洲上的鹤。 唐 白居易 《仙游独宿》诗:“沙鹤上阶立,潭月当户开。” 唐 雍陶 《送人归吴》诗:“吟诗好向月中宿,一叫水天沙鹤孤。” 元 马祖常 《送人之陕省幕和韵》:“綬带惊沙鹤,纱巾逐海鸥。”
《骈字类编》:丹鹤(丹鹤)
元 陈高 送陆有章分题得巽山 雨散飞素云,风静语丹鹤。
《漢語大詞典》:鹤轩(鶴軒)
(1).左传·闵公二年:“ 衞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后因以“鹤轩”比喻滥厕禄位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仕而有愧,鹤轩虎冠也。”
(2).指仙车。 清 黄仁 《水龙吟·吊陈莲峰提督化成阵殁吴淞口》词:“鼉梁乍驾,鹤轩何处?沙虫争避,大树思公。”
分類:仙车禄位
《漢語大詞典》:鹤城(鶴城)
(1).古地名。约在今 河南省 睢县 西南。史记·卫康叔世家“ 懿公 即位,好鹤” 唐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故 鹤城 在 滑州 匡城县 西南十五里……俗传 衞懿公 养鹤於此城,因名也。”
(2).指 扬州 。典出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 宋 王奕 《贺新郎·题扬州琼花观》词:“禁苑岂无新雨露,底事刚移不去,偏恋定 鹤城 抷土。”
《國語辭典》:乘轩鹤(乘軒鶴)  拼音:chéng xuān hè
春秋时卫懿公非常喜爱鹤,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后用以比喻无功受禄的人。宋。王禹偁 阁下咏怀诗:「官清自比乘轩鹤,心小还同畏网鱼。」
《骈字类编》:竹鹤(竹鹤)
苏轼送吕昌朝知嘉州诗见莼鲈下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分类字锦》:供鹤(供鹤)
曹文晦 山居诗 岁计仅馀供鹤米,家传只有相牛经。
分类:粟米
《漢語大詞典》:鹤天(鶴天)
高天;高远的境界。 唐 杜牧 《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命代风骚将,谁登 李 杜 坛? 少陵 鲸海动, 翰苑 鹤天寒。” 冯集梧 注:“唐书·李白传:‘ 玄宗 召见 金鑾殿 ,詔供奉翰林。’ 裴敬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漢語大詞典》:鹤毳(鶴毳)
(1).鹤的羽毛。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蚁行经古蘚,鹤毳落深松。”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梦归惠州白鹤山居作》:“ 鹅城 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引 王稚钦 《春昼》诗:“絮飘兼鹤毳,花落罥蛛丝。”
(2).比喻白发。 唐 白居易 《香山居士写真诗》:“鹤毳变玄髮,鸡肤换朱颜。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白鹤峰(白鶴峯)
山名。在 广东省 惠阳县 北龙江 之滨, 宋 绍圣 中 苏轼 谪 惠州 时居此。 宋 苏轼 《迁居》诗:“已买 白鹤峯 ,规作终老计。” 明 危素 《东坡书院记》:“ 白鹤峯 ……下临大江,远瞰数百里, 惠 之胜处也。”
《國語辭典》:寡鹤(寡鶴)  拼音:guǎ hè
失偶的鹤。比喻丧失配偶的人。汉。王褒〈洞箫赋〉:「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唐。白居易 松下琴赠客诗:「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
分類:失偶
《骈字类编》:鹤闲(鹤闲)
唐 喻凫 游北山寺 庭静众药在,鹤闲双桧枯。
《漢語大詞典》:鹤和(鶴和)
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后以“鹤和”谓唱和,应答。 宋 程垓 《蓦山溪》词:“醉后百篇诗,儘从他龙吟鹤和。”
分類:唱和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