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舸鸱夷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52~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閒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國語辭典》:鸱鸮(鴟鴞)  拼音:chī xiāo
1.鸱枭的别名。参见「鸱枭」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根据〈诗序〉:「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首章三句为:「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國語辭典》:鸱张(鴟張)  拼音:chī zhāng
鸱鸟张翼,伺机猎物。形容凶残之人伺机夺取。《晋书。卷一一一。慕容炜载记。赞曰》:「乘危猬起,怙险鸱张。」北齐。魏收〈册命齐王九锡文〉:「狼顾鸱张,罔不弹射。」
《漢語大詞典》:蹲鸱(蹲鴟)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國語辭典》:鸱枭(鴟梟)  拼音:chī xiāo
动物名。鸱鸮目。似黄雀而小,头大,嘴短而弯,以鼠、兔等小动物为食。也称为「鸱鸮」。
分類:鸱枭
《國語辭典》:鸱鸮(鴟鴞)  拼音:chī xiāo
1.鸱枭的别名。参见「鸱枭」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根据〈诗序〉:「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首章三句为:「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鴟夷子)
即 鸱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岂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范蠡 乃 越国 之上卿,因献 西施 於 吴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吴国 。后见 越王 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鴟夷子 。”参见“ 鴟夷子皮 ”。
分類:鸱夷子皮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分类字锦》:饿鸱(饿鸱)
见分曹注
分类:藏钩
《漢語大詞典》:鸱鸢(鴟鳶)
亦作“鵄鳶”。 即鸱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秽鵄鳶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 钱振伦 注:“鳶,鴟也。” 唐 韦应物 《鸢夺巢》诗:“野鹊野鹊巢林梢,鴟鳶恃力夺鹊巢。” 明 王廷陈 《咏怀》:“民食美芻豢,鴟鳶甘臭陈。”参见“ 鴟鸟 ”。
分類:鸱鸟
《漢語大詞典》:鸱鸟(鴟鳥)
指鹞鹰。 唐 杜甫 《北征》诗:“鴟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分類:鸱鸟鹞鹰
《國語辭典》:鸱尾(鴟尾)  拼音:chī wěi
古代宫殿屋脊两端瓦制的兽形装饰物。古人以为海中蚩精能避水患,故多以蚩为饰。因形似鸱尾,故称为「鸱尾」。《北史。卷五○。高道穆传》:「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也作「蚩尾」、「鸱甍」、「鸱吻」、「祠尾」。
《漢語大詞典》:一鸱(一鴟)
一瓻。鸱,盛酒器。 宋 黄庭坚 《闻致政胡朝请多藏书以诗借书目》诗:“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鴟开鏁鱼。”
分類:盛酒酒器
《國語辭典》:鸱吻(鴟吻)  拼音:chī wěn
古代宫殿屋脊两端的兽形装饰物。《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风,拔木发屋,毁端门鸱吻,都城门等及寺观鸱吻落者殆半。」也作「鸱尾」。
《漢語大詞典》:寒鸱(寒鴟)
寒天的鸱鸟。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飢鹰厉吻,寒鴟吓雏。” 唐 李颀 《题卢五旧居》诗:“悵望秋天鸣坠叶,巑岏枯柳宿寒鴟。”
分類:寒天鸱鸟
《國語辭典》:鸱蹲(鴟蹲)  拼音:chī cún
形容人如鸱鸟之蹲伏般,蜷缩局促的坐著。宋。李之仪 浣溪沙。雨暗轩窗昼易昏词:「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
分類:局促瑟缩
《國語辭典》:鸱吓(鴟嚇)  拼音:chī hè
鸱得腐鼠,因畏惧鹓雏这种高贵的鸟来争食,而发出怒吓声。后用以比喻庸人俗辈以卑贱之物为贵,且害怕他人争夺。参见「鸱得腐鼠」条。汉。桓宽《盐铁论。毁学》:「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太行鸱吓鹓雏乎?」
分類: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