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3,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琴鸣
鸣沙
鸣剑
龙鸣
鹳鸣
鸣磬
上鸣
鸣和
耳鸣
鸣瑟
鸣屋
鸣镳
嘶鸣
鸾鸣
鸣呼
《骈字类编》:琴鸣(琴鸣)
唐 李白 杂曲歌辞 悲歌行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唐 卢仝 新蝉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唐 朱庆馀 赠道者 风起松花散,琴鸣鹤翅回。
《國語辭典》:鸣沙(鳴沙)  拼音:míng shā
1.县名。参见「鸣沙县」条。
2.山名。参见「鸣沙山」条。
《漢語大詞典》:鸣剑(鳴劍)
(1).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 顓頊 ﹞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后汉书·臧宫传论:“ 臧宫 、 马武 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於 伊吾 之北矣。”
(2).抚剑。 宋 范成大 《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将及幕属饮清心堂观晚菊分韵得譟暮字》:“分弓 滴博 平,鸣剑 伊吾 小。”
分類:抚剑
《漢語大詞典》:龙鸣(龍鳴)
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语出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 王子乔 墓在 京陵 , 战国 时人有盗发之者,覩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 唐 李峤 《宝剑篇》:“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唐 李白 《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参见“ 剑龙 ”。
分類:中作鸣声
《國語辭典》:剑龙(劍龍)  拼音:jiàn lóng
1.相传战国时有人盗王子乔墓,墓中有一宝剑,盗者欲取时,剑作龙鸣虎吼,使盗者不敢近。见《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兵部。剑》。后指宝剑的神灵。唐。李贺〈吕将军歌〉:「北方逆气污青天,剑龙夜叫将军闲。」
2.动物名。古代的爬虫动物,属晚侏罗世披甲恐龙类。体大,头小,短颈,四肢著地,前肢比后肢短,致背部弓起。是由两足行走类型演化而来,回复至四足行走的姿态。背部有两列三角形的大骨板,可保护脊椎骨和脊髓。尾部有四支骨质刺状体,可用以禦敌。
《漢語大詞典》:鹳鸣(鸛鳴)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鸛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郑玄 笺:“鸛,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於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於室也。”后用为典故,谓思妇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哀彼 东山 人,喟然感鸛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岂初征之惧对,冀鸛鸣之在垤。”
(2).谓天将雨。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苦不雩恐为灾判》:“虽蓐收之戒序,雩亦何伤?冀有闻於鸛鸣,庶无虑於狼顾。”
《漢語大詞典》:鸣磬(鳴磬)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
分類:发声
《骈字类编》:上鸣(上鸣)
唐 马戴 广陵曲 上鸣间关鸟,下醉游侠儿。
《漢語大詞典》:鸣和(鳴和)
鸣声谐和的车铃。文选·陆机〈前缓歌声〉:“羽旗栖琼鑾,玉衡吐鸣和。” 李善 注:“ 郑玄 周礼注曰:‘鑾、和,皆以金为铃也。’ 应劭 汉书注曰:‘鑾在軾,和在衡。’”
鸣声应和。 明 赵于礼 《溉园记·中秋烧香》:“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方将施刑, 兴 不满志,戛然大号;两墀诸鬼,万声鸣和。”
《國語辭典》:耳鸣(耳鳴)  拼音:ěr míng
病名。外界无声音来源,患者自己感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声响,称为「耳鸣」。多由贫血、疲劳或神经系统的疾病所引起。
《漢語大詞典》:鸣瑟(鳴瑟)
即瑟。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 邯郸 之躧步,媚 北里 之鸣瑟。”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 西汉 之金丸。”
分類:
《分类字锦》:鸣屋(鸣屋)
陈师道 咸平读书堂诗 鸣屋鸠渴雨,窥帘燕哺雏。
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镳(鳴鑣)
马衔铁。借指乘骑。 宋 周邦彦 《忆旧游》词:“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鑣。”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晚陌息鸣鑣,秋成起严柝。” 清高宗 《观采茶作歌》:“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鑣。”
《國語辭典》:嘶鸣(嘶鳴)  拼音:sī míng
马儿长声鸣叫。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二:「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三国演义》第四○回:「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漢語大詞典》:鸾鸣(鸞鳴)
(1).鸾铃鸣响。 唐 韩琮 《咏马》:“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鸣。”
(2).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小女与令郎,久谐凤卜,准拟鸞鸣。”
(3).弹琴的一种指法。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弹琴轮指曰蟹行,侧转指曰鸞鸣,若全用甲则声乾而多悲思,全用肉则声重浊而不匀。”
《漢語大詞典》:鸣呼(鳴呼)
呼喊;呼应。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 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 兴, 陈胜 王。’”《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 角 等窃入京师,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若復尔尔,便当鸣呼,品行亏损,两无所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