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唶唶
赞叹声。慎子外篇:“ 赤城之山 ,有石梁五仞焉,径尺而龟背,下临不测之谷……野人负薪而越之,不留趾而达,观者唶唶。” 宋 文天祥 《〈纪事〉诗序》:“虏之左右,皆唶唶嗟嘆,称男子心。”
象声词。喧闹声。 唐 柳宗元 《憎王孙文》:“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諍号呶,唶唶彊彊,虽羣不相善也。”集注:“唶,音责,又子夜切……唶唶,大声也。”
象声词。鸟鸣声。尔雅·释鸟:“行鳸唶唶。宵鳸嘖嘖。” 郭璞 注:“唶,音即。”《淮南子·原道训》:“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溼变其声哉!” 清 金农 《雀啄覆粟曲》:“雀争残粟天色黳,唶唶嘖嘖声惻悽。”
《漢語大詞典》:凤歌(鳳歌)
(1).据《论语·微子》载: 孔丘 到 楚国 去, 楚 狂 接舆 唱着“凤兮”之歌讽刺 孔丘 ,走过 孔丘 车前。后即用“凤歌”指狂人之歌。 唐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寄》诗:“凤歌空有问,龙性詎能驯。”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 楚 狂人,凤歌笑 孔丘 。”
(2).凤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白云》诗:“凤歌出云闕,龙驾戾 蓬山 。”
(3).形容箫笙等的吹奏声。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女童队》:“凤歌谐律,方资燕俎之欢;鷺羽分庭,忽集寿山之下。”
《漢語大詞典》:雨鸠(雨鳩)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宛彼鸣鸠:“鵓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鳩逐妇’是也。”因其将雨时鸣声急,即用以卜晴雨,故呼为“雨鳩”。 宋 黄庭坚 《自巴陵无日不雨至黄龙晚晴呈道纯》诗:“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鳩却唤雨鳩归。” 宋 陆游 《倚楼》诗:“东陂未插青秧遍,且与邻翁卜雨鳩。” 元 金涓 《春晓偶成》诗:“一夜好春吹作恨,梨花寂寞雨鳩寒。”
《漢語大詞典》:婆饼焦(婆餅焦)
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婆饼焦,身褐,声焦急,微清,无调。作三语:初如云婆饼焦;次云不与吃;末云归家无消息。后两声若微于初声。” 宋 梅尧臣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泰州》诗:“一闻春禽婆饼焦,竹林山木生萧条。” 宋 楼钥 《泉口净明院昼寝》诗:“林间婆饼焦,悠悠时一鸣。”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婆饼焦啼秧马活,社公雨过繅车响。”参见“ 婆饼 ”。
分類:鸟名鸣声
《漢語大詞典》:婆饼(婆餅)
即婆饼焦。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虫鱼禽兽·婆饼:“昔人有远戍,其妇山头望之,化为石。其母为饼,将以为餉,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无及矣。因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 江 淮 所在有之。” 清 孙枝蔚 《禽言》诗:“儿勿恼,婆饼虽焦婆心好。”参见“ 婆饼焦 ”。
《國語辭典》:喔咿  拼音:wò yī
1.强笑献媚的样子。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禦,刚肠嫉喔咿。」也作「喔咿嚅唲」。
2.形容含糊不清的声音。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庐州诗》:「骂贼语悲壮,桩喉声喔咿。」
3.形容鸡啼声。唐。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
《國語辭典》:喔咿(噢咿)  拼音:yǔ yī
内心悲痛。《玉篇。口部》:「喔,乙六切。喔咿,内悲。」
《漢語大詞典》:莺喉(鶯喉)
(1).莺的鸣声。 唐 刘禹锡 白居易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遥云雾难披因以寄怀遂为联句》:“鹊顶迎秋秃,鶯喉入夏瘖。” 清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行车短箙各在腰,柳梢欲綰鶯喉句。”
(2).形容婉转悠扬的歌声。 明 陈海樵 《闺怨·惜别》曲:“哄杀人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鶯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 陈 隋 调。” 清 蒋士铨 《唱档子》诗:“君不见鶯喉一变蛾眉蹙,斜抱琵琶定场屋。”
《漢語大詞典》:鸣石(鳴石)
(1).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可作砧石、磬石。山海经·中山经:“﹝ 长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鸣石。” 郭璞 注:“ 晋 永康 元年, 襄阳郡 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里,即此类也。” 袁珂 校注:“鸣石,盖磬石之类。 郭 説 襄阳郡 上鸣石,见《晋书·五行志》。”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鸣石出 华阴 ,虚桐採凤林。”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轮。”
(2).使山石发出鸣声。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
《國語辭典》:邕邕  拼音: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螭龙德牧,邕邕群鸣。」三国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也作「雍雍」。
《漢語大詞典》:脱裤
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溪边布穀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王十朋 集注:“土人谓布穀为脱却破袴。” 宋 陆游 《闻鸟声有感》诗之一:“小市提壶酤浊酒,东陂脱袴插青秧。”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邓广铭 笺注:“提壶、脱袴:俱鸟名,以其鸣声而得名者也。”
《國語辭典》:噰噰  拼音:yōng yōng
鸟声和鸣的样子。《尔雅。释诂》:「关关噰噰,音声和也。」《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國語辭典》:喓喓  拼音:yāo yāo
拟声词。形容虫鸣声。《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分類:虫鸣鸣声
《國語辭典》:嘲哳  拼音:cháo zhá
细碎、吵杂的声音。《文选。潘岳。藉田赋》:「箫管嘲哳以啾嘈兮,鼓鞞𥐪隐以砰磕。」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漢語大詞典》:軥辀(軥輈)
亦作“ 軥輖 ”。 象声词。鸟鸣声。
《國語辭典》:知了  拼音:zhī liǎo
蝉,因叫的声音像知了而得名。也作「蜘蟟」。
《國語辭典》:谷谷  拼音:gǔ gǔ
拟声词。形容鸟鸣声。如:「林间啼鸟谷谷。」也作「谷谷」。
《國語辭典》:谷谷(穀穀)  拼音:gǔ gǔ
拟声词。形容鸟鸣声。宋。欧阳修〈啼鸟〉诗:「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也作「谷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