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中散送飞鸿
 
失飞鸿
 
手寄七弦桐,目送飞鸿
 
手挥七弦亦
 
手挥五弦
 
挥五弦
 
挥弦送鸿
 
断鸿远目
 
目送孤鸿
 
目送征鸿
 
目送归鸿
 
目送飞鸿
 
举双白眼送飞鸿
 
送目鸣琴
 
送飞鸟

相关人物
嵇康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赠秀才入军五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例句

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任华 寄李白

鸿飞灭处犹目送,蝶舞闲时梦忽成。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醉来倚玉无馀事,目送归鸿笑复歌。 钱起 仲春宴王补阙城东小池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顾况 送大理张卿(一题作送张卫尉)

典故
南枝巢禽
 
禽恩越
  
越鸟南枝
 
越鸟南飞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3~
〈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唐·李善注《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例句

更见庭前树,南枝巢宿禽。 于濆 旅馆秋思

思扰梁山曲,情遥越鸟枝。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无僚

越鸟日南飞,芳音愿相次。 李群玉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家山春更好,越鸟在庭柯。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

江帆和日落,越鸟近乡飞。 郑谷 送徐涣端公南归

巢树禽思越,嘶风马恋羌。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鸟度屏风里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清溪行【宣州清溪】〉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经·豳风·鸱鸮》
「予室翘翘,风雨所漂?。」东汉·郑玄笺:「巢之翘翘而危,以其所托枝条弱也。」

例句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典故 
鸟喙意儿别

相关人物
勾践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46~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典故
参考典故
鸟篆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知著书,以类取之。

例句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柳宗元 叠前

典故
鸟哭杨震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因饮酖而卒,时年七十馀。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

例句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 元稹 阳城驿

典故

《后汉书》卷三十八《度尚传》
「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唐·李贤注:「鸟语谓语声似鸟也。」

例句

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李商隐 异俗二首原注。时从事岭南。

典故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例句

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典故

《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
「我高祖少皞摰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晋·杜预注:「青鸟,鸧鴳也。以立春鸣,立夏止。」

例句

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 陈子昂 春台引

典故
青鸟独来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钩弋夫人


《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六〈皇亲部二·汉·孝昭赵太后〉~790~2~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故事》:上巡狩过河间,见有青紫气自地属天。望气者以为其下有奇女,必天子之祥。求之,见一女子在空馆中,姿貌殊绝,两手一拳。上令开其手,数百人擘莫能开,上自披,手即申。由是得幸,为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解皇帝素女之术,大有宠。有身,十四月产昭帝。上曰:「尧十四月而生,钩弋亦然。」乃命其门曰尧母门。从上至甘泉,因幸告上曰:「妾相运正应为陛下生一男,七岁妾当死,今年必死。宫中多蛊气,必伤圣体。」言终而卧,遂卒。既殡,香闻十里馀,因葬云陵。上哀悼,又疑非常人,发冢,空棺无尸,唯衣履存焉。起通灵台于甘泉,常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止。

例句

通灵深眷想,青鸟独飞来。 钱起 贞懿皇后挽词

典故 
青鸟送符

相关人物
吴猛


《太平广记》卷十四〈神仙十四·吴真君〉
吴真君名猛,字世云,家于豫章武宁县。七岁,事父母以孝闻,夏寝卧不驱蚊蚋,盖恐其去而噬其亲也。及长,事南海太守鲍靖,因语至道,将游钟陵,江波浩淼,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奇之。猛有道术,忽一日狂风暴起,猛乃书符掷于屋上,有一青鸟衔符而去,须臾风定。
《搜神记》卷一~8~
吴猛,濮阳人。仕吴,为西安令,因家分宁。性至孝。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又得秘法神符,道术大行。尝见大风,书符掷屋上,有青鸟衔去。风即止。或问其故。曰:「南湖有舟,遇此风,道士求救。」验之果然。西安令于庆死,已三日,猛曰:「数未尽,当诉之于天。」遂卧尸旁,数日,与令俱起。后将弟子回豫章,江水大急,人不得渡;猛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复。观者骇异。尝守浔阳,参军周家有狂风暴起,猛即书符掷屋上,须臾风静。

例句

符因青鸟送,囊用绛纱缝。 李贺 恼公

典故
穷鸟客

相关人物
赵壹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赵壹传》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贻书谢恩曰:昔原大夫赎桑下绝气,传称其仁;秦越人还虢太子结脉,世著其神。设曩之二人不遭仁遇神,则结绝之气竭矣。然而糒脯出乎车軨,针石运乎手爪。今所赖者,非直车軨之糒脯,手爪之针石也。乃收之于斗极,还之于司命,使乾皮复含血,枯骨复被肉,允所谓遭仁遇神,真所宜传而著之。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例句

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日中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七十四〈左思·吴都赋〉~886~
思假道于丰隆,披重霄而高狩。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
典故
日中星鸟


《尚书》卷二〈虞书·尧典〉~9~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义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工,庶绩咸熙。旧题汉·孔安国传:「日中,谓春分之日。鸟,南方朱鸟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推季孟则可知。」
《國語辭典》:越鸟(越鳥)  拼音:yuè niǎo
1.古代越国在南方,故称南方的鸟为「越鸟」。《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孔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孔雀》:「释名:越鸟。时珍曰:『孔,大也。李昉呼为南客。』」
《漢語大詞典》:鸟覆危巢(鳥覆危巢)
鸟巢因建于弱枝而倾覆。比喻处境极端危险。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漢語大詞典》:乌喙(烏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漢語大詞典》:鸟迹(鳥跡)
亦作“ 鸟跡 ”。
(1).鸟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兽蹄鸟跡之道交於中国。” 宋 司马光 《夏日西斋书事》诗:“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
(2).鸟飞空中,了无痕迹。比喻物无实体。 晋 僧肇 宝藏论·广昭空有品:“实彼非此,实此非彼,鸟跡空文,奇特以现。”
(3).指鸟篆。 汉 蔡邕 《隶势》:“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鸟迹落。”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九:“笑杀 钟 王 空妙笔,而今鸟跡是同文。”参见“ 鸟篆 ”。
《國語辭典》:鸟篆(鳥篆)  拼音:niǎo zhuàn
1.似鸟形的古篆字。参见「鸟虫书」条。《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2.形似篆文的鸟迹。宋。陆游 新凉书事诗:「卧看鸟篆印苍苔,窗户凉生亦乐哉。」
《漢語大詞典》:鸟言(鳥言)
(1).犹鸟语。鸟鸣声。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诗:“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
(2).说话似鸟鸣。比喻难以听懂的话。古指四夷外国之言。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餘家,皆鸟言夷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安邦试录:“鸟言卉服,何以有此?亦奇矣。”
《國語辭典》:鸟篆(鳥篆)  拼音:niǎo zhuàn
1.似鸟形的古篆字。参见「鸟虫书」条。《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
2.形似篆文的鸟迹。宋。陆游 新凉书事诗:「卧看鸟篆印苍苔,窗户凉生亦乐哉。」
《國語辭典》:青鸟(青鳥)  拼音:qīng niǎo
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唐。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南唐。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漢語大詞典》:青鴍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青鸟氏(青鳥氏)
古官名。为历正的属官,掌管立春、立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青鸟氏,司启者也。” 孔颖达 疏:“立春立夏谓之启。此鸟以立春鸣立夏止,故以名官,使之主立春立夏。”
《漢語大詞典》:青乌(青烏)
(1).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乌 之説。”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 唐 李贤 注:“葬送造宅之法,若 黄帝 、 青乌 之书也。”
(2).为堪舆家的美称。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 青乌 相,宾惊白鹤飞。”
(3).指堪舆之术。 唐 王维 《能禅师碑》:“择吉祥之地,不待青乌;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4).泛指堪舆学的书籍。 唐 柳宗元 《祭崔氏外甥女文》:“ 邙 阜有位,青乌载卜。” 清 陈瑚 《拟邀文介石住尉迟庙》诗:“吟残丹叶空留恨,读遍青乌求疗饥。”
(5).借指风水宝地。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 所封,有 咸林 之采地; 晋侯 所輅,有 河 外之城邑。”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君墓志铭》:“墨龟未食,青乌不封,权殯于某所,需吉兆也。”
(6).鸟名。即乌鸦。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异海鸥之去就,无青乌之是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有顷,天曙,忽有青乌数十如雀,飞集墙上。”
(7).借指太阳。太阳又称金乌。 元 杨维桢 《寄张伯雨》诗:“每瞻湖上青乌去,不觉山中白兔驯。”按,青乌去,指太阳下山;白兔驯,指月亮东升。
(8).复姓。 汉 有 青乌子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佚文》
《國語辭典》:乌兔(烏兔)  拼音:wū tù
神话中,日中有乌,月中有兔。后人则以乌兔代称日月。唐。吕岩 七言诗六三首之八:「但得烟霞供岁月,任他乌兔走乾坤。」
分類:日月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