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鳌柱(鼇柱)
传说中指天柱。 宋 吴莱 《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诗:“大圜杳何极,鼇柱屹不顷。” 王闿运 《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龙渊始化,鼇柱忽移。”参见“ 鼇足 ”。
分類:中指天柱
《骈字类编》:鳌顶(鳌顶)
明一统志鳌顶峰在福州府九仙山旧有嘉福寺宋状元陈诚之读书于此王逵诗眼看沧海近身与白云高回影连三岛盘根压六鳌又城南九十里亦有此峰乃二徐真人平闽兵处今灵济宫在其下
《漢語大詞典》:海鳌(海鼇)
神话传说中的海中巨鳖。晋书·郭璞传:“鷦鷯不可与论云翼,井蛙难与量海鼇。”参阅列子·汤问
分類:海中
《骈字类编》:鳌负(鳌负)
宋 范成大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以自嘲 其二 目慌慌蚁旋磨,头岑岑鳌负山。
《韵府拾遗 有韵》:何梦桂诗帘下玉床移山摧失鳌负
《骈字类编》:鳌掷(鳌掷)
元 陈基 次韵孟天炜郎中看湖四首 其二 直疑碧海金鳌掷,复恐阴山铁骑过。
《漢語大詞典》:鳌宫(鼇宫)
亦作“鰲宫”。指禁中宫殿。因宫殿陛石镌刻巨鳌,故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听鸣弰,輦路宴罢鰲宫,瞻仰天颜有喜,君恩霈寰宇雍容。”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江村 姚云文 《艮岳词》《摸鱼儿》)云:‘摩双眼,看尘世,鼇宫又报鲸波浅。’”
《國語辭典》:钓鳌客(釣鼇客)  拼音:diào áo kè
1.豪放不羁、抱负远大的人。唐代李白、张祜、王严光等皆以钓鳌客自号。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时相悚然。」
2.比喻做官的人。
《國語辭典》:钓鳌(釣鼇)  拼音:diào áo
相传龙伯国有个巨人,一次就钓起六只负载五山的大龟。典出《列子。汤问》。比喻举止豪迈或抱负远大。唐。李白 赠薛校书诗:「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國語辭典》:鳌鱼(鰲魚)  拼音:áo yú
大鱼。《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整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漢語大詞典》:连六鳌(連六鼇)
亦作“ 连六鰲 ”。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
《骈字类编》:鳌首(鳌首)
曹唐 鳌首云低太乙坛,武皇斋洁不胜欢。
《漢語大詞典》:鳌海(鼇海)
大海。传说中鳌为海中神龟,因称。 唐 黄滔《水殿赋》:“还如玉关,控鼇海以峥嶸;稍类云楼,拔蜃江而耸峙。”
《骈字类编》:鳌身(鳌身)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其四 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
《韵府拾遗 豪韵》:抃鳌(抃鳌)
李群玉诗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
《骈字类编》:鳌岫(鳌岫)
吴仁璧诗鳌岫云生碧海涯开惠标诗鳌岫含烟耸莲崖照日
《漢語大詞典》:钓鳌手(釣鰲手)
钓鳌客。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鰲手。”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鰲手。”参见“ 钓鼇客 ”。
《國語辭典》:钓鳌客(釣鼇客)  拼音:diào áo kè
1.豪放不羁、抱负远大的人。唐代李白、张祜、王严光等皆以钓鳌客自号。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时相悚然。」
2.比喻做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