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2,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鲁鱼
鱼山
鱼子
鱼惊
养鱼
鱼上
鱼罾
鱼凫
鲍鱼
鱼出
鱼台
皋鱼
文鱼
铜鱼
戏鱼
《漢語大詞典》:鲁鱼(魯魚)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参见“ 鲁鱼亥豕 ”。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漢語大詞典》:鱼山(魚山)
(1).法苑珠林卷四九:“﹝ 陈思王 曹植 ﹞赏游 鱼山 ,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唄,撰文製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於此焉。”后遂用为咏佛教梵呗的典实。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经师论:“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 鱼山 之神製。” 清 曹寅 《西村师教予导引却病》诗之二:“堂策萧萧一衲温, 鱼山 清梵许同论。”
(2).山名。即 鱼条山 ,在 河北 满城 西北。形如巨鱼,故名。
(3).山名。在 山东 东阿 西。《史记·河渠书》“ 吾山 平兮 鉅野 溢”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 东阿 有 鱼山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初, 植 登 鱼山 ,临 东阿 ,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诗:“ 鱼山 早有终焉计,少日应容解印章。”
《國語辭典》:鱼子(魚子)  拼音:yú zǐ
鱼卵。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诗:「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漢語大詞典》:鱼子笺(魚子牋)
古代一种布目纸。产于 蜀 地。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广 管 罗州 ,多栈香树……皮堪作纸,名为香皮。纸灰白色,有纹如鱼子牋。”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鱼子牋中词婉转,龙香拨上语玲瓏,明朝车马莫西东。”
《漢語大詞典》:鱼子缬(魚子纈)
绢织物名。 唐 段成式 《嘲飞卿》诗之二:“醉袂几侵鱼子纈,飘缨长罥凤皇釵。”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夏夜》词:“笑卷轻衫鱼子纈,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
分類:织物
《骈字类编》:鱼惊(鱼惊)
唐 白居易 池上寓兴二绝 其一 獭捕鱼来鱼跃出,此非鱼乐是鱼惊。
唐 许棠 曲江三月三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
元 黄溍 苕溪风雨中章德茂同泛 鱼惊龙跃吾不知,披蓑却入菰蒲去。
《漢語大詞典》:养鱼
饲养鱼类,尤指在池塘里饲养鱼类作为食用
鱼类养殖
《骈字类编》:鱼上(鱼上)
元 马祖常 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 其一 鱼上禹门无点额,直郎宣奏日当衙。
元 钱惟善 送李德夫福建运司书吏 万石盐饶输海赋,两潮鱼上助盘餐。
《漢語大詞典》:鱼罾(魚罾)
鱼网。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宋 陆游 《夜登小南门城上》诗:“野艇鱼罾举,优场炬火明。” 清 姚燮 《迈陂塘·蓉江舟夜》词:“鱼罾晴闪枫边影,远岸沙痕一碧。”
分類:鱼网
《漢語大詞典》:鱼凫(魚鳧)
(1).传说中古 蜀国 帝王名。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蜀 王之先,名 蚕丛 、 伯灌 、 鱼鳧 、 蒲泽 、 开明 。” 唐 李白 《蜀道难》诗:“ 蚕丛 及 鱼鳧 ,开国何茫然。” 清 赵翼 《接同年李雨村书》诗之三:“岂意 鱼鳧 国,今成豺虎区。”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流成瀑布三千丈,地质年代远迈 蚕丛 与 鱼鳧 。”
(2).鱼和凫。凫,野鸭。 元 王逢 《题垂虹桥亭》诗:“葑田连沮洳,鮫室乱鱼鳧。”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健儿﹞又趵跃入水,轻如鱼鳧。”
《國語辭典》:鲍鱼(鮑魚)  拼音:bào yú
1.湿的腌鱼,味腥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孔子家语。卷四。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一种海产贝类,肉质鲜美。参见「鲍」条。
《骈字类编》:鱼出(鱼出)
唐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元 许有壬 次贾伯坚左司寄来韵二首 其一 酒来宛国注红香,鱼出凉亭荐雪肪。
《骈字类编》:鱼台(鱼台)
唐 刘长卿 使回赴苏州道中作 万里无人空楚水,孤帆送客到鱼台。
《國語辭典》:皋鱼(皋魚)  拼音:gāo yú
人名。周人,生卒年不详。为人孝顺。
分類:九载孔子
《國語辭典》:文鱼(文魚)  拼音:wén yú
1.金鱼的别名。参见「金鱼」条。
2.鲤鱼的别名。参见「鲤鱼」条。
3.文鳐鱼的别名。参见「文鳐鱼」条。
4.鳢的别名。参见「鳢」条。
《漢語大詞典》:铜鱼(銅魚)
(1).见“ 铜鱼符 ”。
(2).借指太守的官职。 唐 李嘉祐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自顾衰客累玉除,忽承优詔赴铜鱼。”
分類:太守官职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分类字锦》:戏鱼(戏鱼)
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元祐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分类: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