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鱼鼓(魚鼓)  拼音:yú gǔ
1.木鱼,寺中用以诵经或报时、聚食时用。宋。薛季宣〈雨后忆龙翔寺〉诗:「菱歌面面来鱼鼓,灯火层层到客舟。」宋。陆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寺〉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2.一种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國語辭典》:鱼鼓简板(魚鼓簡板)  拼音:yú gǔ jiǎn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鱼鼓与简板的合称,两者常同时演出。鱼鼓截竹为筒,一端蒙以鱼皮,斜于胸前以右手拍之。简板为二竹片组成,以左手持之与鱼鼓相和。为唱道情者常用的伴奏乐器。也称为「渔鼓」、「渔鼓简子」。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魚鼓簡)
见“ 鱼鼓简子 ”。
《漢語大詞典》:鱼鼓简子(魚鼓簡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國語辭典》:鱼鼓道情(魚鼓道情)  拼音:yú gǔ dào qíng
以唱为主的道流曲艺,用鱼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也以一般民间故事为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