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失魂丧胆(失魂喪膽)
形容极度恐慌。 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 英国 皇家军失魂丧胆。”
分類:恐慌
《國語辭典》:失魂丧魄(失魂喪魄)  拼音:shī hún sàng pò
精神恍惚,失去主宰。形容心神不定或因恐惧而惊慌失措。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哎哟!儿也,自从您投军出外。我每日家少精也那无神,失魂丧魄。」《红楼梦》第九五回:「这是宝玉的命根子。因丢了,所以他是这么失魂丧魄的。」也作「失魂落魄」、「失神落魄」。
《國語辭典》:神魂飘荡(神魂飄蕩)  拼音:shén hún piāo dàng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三国演义》第八回:「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觉得翠眉含娇,丹唇启秀,又似有一阵幽香沁入肌骨,不禁神魂飘荡。」也作「神魂摇荡」。
《國語辭典》:神魂飞越(神魂飛越)  拼音:shén hún fēi yuè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宋。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涕泗纵横,乱于縻绠,神魂飞越,若在烟霄。」也作「神魂摇荡」。
《漢語大詞典》:神魂荡扬
1.形容精神飘忽。
分類:精神飘忽
《國語辭典》:神魂荡飏(神魂蕩颺)  拼音:shén hún dàng yáng
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宣教方在神魂荡飏之际,恰像身子不是自己的。」也作「神魂摇荡」。
分類:精神飘忽
《國語辭典》:神魂颠倒(神魂顛倒)  拼音:shén hún diān dǎo
精神恍惚,心意迷乱。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二六出:「烦絮得神魂颠倒,心恍恍睡魔催。」《老残游记》第二回:「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也作「梦魂颠倒」。
《漢語大詞典》:生魂神
传说中的神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生魂神:“神号 陆太保 者,实旁村 陆氏 子,固无恙也。每有所召,则其神往,谓之生魂神。”
《漢語大詞典》: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吓得三魂出窍的 杜秋葵 ,慢慢镇定下来,揉揉眼睛,只当刚才做了个恶梦。”
《國語辭典》:三魂七魄  拼音:sān hún qī pò
道教谓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灵、幽精;七魄计有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抱朴子。内篇。地真》:「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第四七回:「惊骇六叶连肝胆,諕坏三魂七魄心。」也作「七魄三魂」。
《國語辭典》:色授魂与(色授魂與)  拼音:sè shòu hún yǔ
形容彼此神交心会,情投意合而不著痕迹。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也作「色授魂予」。
《漢語大詞典》:丧胆游魂(喪膽游魂)
形容惶恐无主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三:“ 祥子 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 小马儿 的祖父。” 老舍 《月牙儿》:“在街上丧胆游魂地走了几天,没有一点用。”
分類:惶恐无主
《國語辭典》:丧魂落魄(喪魂落魄)  拼音:sàng hún luò pò
形容极为惊惧害怕。如:「他丧魂落魄的样子,好像是遇到鬼一样。」
《漢語大詞典》:丧魂失魄(喪魂失魄)
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 中国 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五幕:“自你一气出门以后,我是和丧魂失魄一般,就活着也没有意思!”
《漢語大詞典》:假气游魂(假氣游魂)
比喻苟延残喘。《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吴 之先主,起自 荆州 ,遭时扰攘,播潜江表; 刘备 震惧,亦逃 巴岷 ,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 李善 注引 三国 魏明帝 《善哉行》:“ 权 实竖子, 备 则亡虏,假气游魂,鸟鱼为伍。”
分類: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