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魂飞魄荡(魂飛魄蕩)
同“ 魂飞魄散 ”。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
《國語辭典》:魂飞魄散(魂飛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2.比喻非常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小丫头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著,只管碰头求饶。」也作「魄散魂飞」、「魂飘魄散」、「魂飞魄丧」、「魂销魄散」。
《國語辭典》:魂飞魄丧(魂飛魄喪)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g
比喻非常恐惧害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厮们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吓得魂飞魄丧。」也作「魂飞魄散」。
《漢語大詞典》:魂飞魄扬
同"魂飞魄散"。
分類:魂飞魄散
《漢語大詞典》:魂飞魄飏(魂飛魄颺)
同“ 魂飞魄散 ”。 《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雪白玉体透帘幃,禁不住魂飞魄颺。”
《漢語大詞典》:魂飞魄越(魂飛魄越)
同“ 魂飞魄散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谁知不繙犹可,只这一繙,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國語辭典》:魂不守宅  拼音:hún bù shǒu zhái
宅,指躯体。魂不守宅指心神恍惚不定。《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何晏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也作「魂不守舍」、「神不守舍」。
《國語辭典》:魂不守舍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
神魂不在人体内。比喻心神恍惚不定。《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官场现形记。第二三》:「贾臬台见了这种女人,虽不至魂不守舍,然而坐在上头,就觉得有点摇幌起来。」也作「魂不守宅」、「神不守舍」。
《漢語大詞典》:魂飞神丧(魂飛神喪)
同“ 魂飞魄散 ”。 唐 裴铏 《传奇·孙恪》:“遂裂衣化为老猿,追笑者跃树而去…… 恪 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慟。”
《國語辭典》:魂不守舍  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
神魂不在人体内。比喻心神恍惚不定。《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官场现形记。第二三》:「贾臬台见了这种女人,虽不至魂不守舍,然而坐在上头,就觉得有点摇幌起来。」也作「魂不守宅」、「神不守舍」。
《國語辭典》:魂不附体(魂不附體)  拼音:hún bù fù tǐ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漢語大詞典》:魂傍要离(魂傍要離)
东汉 梁鸿 字 伯鸾 ,为避世高士,“及卒, 伯通 等为求葬地於 吴 要离 冢傍。咸曰:‘ 要离 烈士,而 伯鸞 清高,可令相近。’”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魂傍要离”为称颂死者操守高洁之典。 清 王士禛 《挽姜贞毅先生》诗:“魂傍 要离 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漢語大詞典》:魂不负体(魂不負體)
同“ 魂不附体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这里知观正待进房,又听得本家门首锣响……惊得魂不负体,也不及开一句口,掇转身望外就走。”
《漢語大詞典》:魂不赴体(魂不赴體)
同“ 魂不附体 ”。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只见两个力士,捉一个后生……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 宣赞 魂不赴体。”《三遂平妖传》第六回:“那廝道:‘我从来爱取笑人,昨日不合撩拨了这妇人,吃鬍子打了一顿拳头;又吃他惊了,交我魂不赴体。’”
《國語辭典》:魂飞天外(魂飛天外)  拼音:hún fēi tiān wài
形容非常惊恐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回:「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师父,你这一打酒去,没有活的命了!』老和尚听了,魂飞天外。」
《國語辭典》:魂不附体(魂不附體)  拼音:hún bù fù tǐ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漢語大詞典》:魂耗魄丧(魂耗魄喪)
同“ 魂飞魄散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鵷鸞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盖当时邑令之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