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魂幡
亦作“ 魂幡 ”。 旧时办理丧事时用以招魂或引导亡魂的旗,长方形,下垂。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取一张桌子,供奉香炉、烛臺、魂旛,俱各停当。” 艾青 《我的父亲》:“在他出殡的时候,我没有为他举过魂幡。”
《國語辭典》:引魂幡(引魂旛)  拼音:yǐn hún fān
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的旗子。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将这引魂幡执定在手中摇,我将这骨殖匣轻轻的自背著。」《西游记》第一一回:「那太尉执一首引魂幡,在前引路。」
《漢語大詞典》:阴魂幡(陰魂幡)
招魂的旗子。 杨朔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望南山》:“天大黑了,屋里点着盏胡麻油灯,昏沉沉的,灯后设着个木头牌位,供着碗白水。 许老用 和 赵璧 媳妇不知从哪弄到几张旧纸,正在灯里糊阴魂幡。”
分類:招魂旗子
《国语辞典》:招魂幡(招魂幡)  拼音:zhāo hún fān
丧葬时,在灵柩旁侧或屋外悬挂的小旗,称为「招魂幡」。其作用本为识别死者,阴阳家则从而附会,以为死者之魂魄悠扬于天空,识此以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