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髭龙(髭龍)
唐太宗 的别称。 明 王世贞 《定武兰亭真本歌》:“髭龙蜕骨 咸阳 陌,玉匣千秋閟神蹟。”参见“ 髭圣 ”。
分類:唐太宗
《漢語大詞典》:髭圣(髭聖)
唐太宗 的别称。 宋 陶谷 清异录·髭圣:“ 唐文皇 虬鬚壮冠,人号‘髭圣’。” 明 王世贞 《褚河南文皇哀册歌》:“ 长安 城头日中暝,万户呼天哭‘髭圣’。”参见“ 髭龙 ”。
分類:唐太宗
《漢語大詞典》:髭圣(髭聖)
唐太宗 的别称。 宋 陶谷 清异录·髭圣:“ 唐文皇 虬鬚壮冠,人号‘髭圣’。” 明 王世贞 《褚河南文皇哀册歌》:“ 长安 城头日中暝,万户呼天哭‘髭圣’。”参见“ 髭龙 ”。
分類:唐太宗
《漢語大詞典》:髭龙(髭龍)
唐太宗 的别称。 明 王世贞 《定武兰亭真本歌》:“髭龙蜕骨 咸阳 陌,玉匣千秋閟神蹟。”参见“ 髭圣 ”。
分類:唐太宗
《分类字锦》:缘眉入髭(缘眉入髭)
杨万里 秋蝇诗 秋蝇知我正吟诗,拂拂缘眉复入髭。
分类:
《漢語大詞典》:髭蟾
亦称“ 鬍子蟾 ”。 我国特产动物。两栖纲,锄足蟾科。体长可达10厘米。身体背、面均呈蓝褐色,亦有灰色。眼色特殊,上半呈蓝绿色,下半深褐色。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上颌边缘有米色小点。头部扁宽,前肢长于后肢,趾间有蹼。生活于山地溪流附近的草丛、树洞、石缝等处,捕食昆虫、蛞蝓、蜗牛等。主要产于 四川 峨眉山 。
《漢語大詞典》:髭毛
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如: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就髭毛儿了。
《漢語大詞典》:髭毛儿
恼怒发火。例如:他这人总爱髭毛儿。
惹是生非,制造事端。例如: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
《漢語大詞典》:髭捻(髭撚)
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语本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鏗鏘,却原来是髭捻太苦逼成凄响。”
《漢語大詞典》:髭塔
供奉佛须发之塔。法苑珠林卷十七:“佛告 阿难 曰:‘汝往父王所,取我髭来,合六十四茎。其二茎髭者已施梵王,餘并将来,我欲造塔。’ 阿难 依命取付世尊,佛告诸罗刹:‘我施汝二髭,当造七宝函及造旃檀塔,盛髭供养,以髭威力令汝得诸饮食。’……此之髭塔世尊湼槃时,六十髭塔付彼 无言菩萨 ,令加守护。”
分類:供奉须发
《漢語大詞典》:髭髭
谓毛发张散。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虎妞 刚起来,头发髭髭着。”
分類:毛发
《漢語大詞典》:张唇植髭(張唇植髭)
谓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严复 《论中国分党》:“其一则极守旧之人,夙负盛名,为天下所归往,及见西法,不欲有一事为彼所不知不能也,乃举声光化电之粗跡,兵商工艺之末流,毛举糠粃,附会经训,张唇植髭,不自愧汗。”
《韵府拾遗 支韵》:薙髭
潜确类书罗鹿男子薙髭留髯妇人束发缠以青带
《分类字锦》:摇鬓奋髭(摇鬓奋髭)
黄香责髯奴辞于是摇鬓奋髭则论说唐虞鼓鬐动鬣则研覈否臧内育瑰形外阐宫商相如以之闲都颛孙以之堂堂鬓一作须
分类:须髯
《国语辞典》:髭髭著  拼音:zī zi zhe
毛发张散的样子。如:「他好些天没刮脸了,胡子髭髭著,怪怕人的。」
分类:毛发
《漢語大詞典》:胡髭(鬍髭)
胡子。 王鲁彦 《狗》:“‘时间’是我们少年人的仇敌。越望它慢一点来,好让我们少长一根胡髭,它却越来得迅速。” 沙汀 《医生》:“中医 彭春山 是个瘦小老人。面色白净,胡髭浓黑。”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分類:胡子
《漢語大詞典》:胡子叭髭(鬍子叭髭)
同“ 鬍子拉碴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 刘桂兰 ﹞一想起她公公的胡子叭髭的臭嘴巴子,她觉得恶心,不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