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竿  拼音:gāo gān
原指撞球技巧高明。后比喻人很厉害,手段高明。如:「这是谁想出来的计策?真是高竿!」
《漢語大詞典》:踩高竿
踩高跷。 蒋和森 《风萧萧》十一:“不但有会唱的,还有会吹的,会画的,连会走绳子、踩高竿儿的都有哩!”参见“ 踩高蹺 ”。
分類:踩高跷
《國語辭典》:踩高跷(踩高蹺)  拼音:cǎi gāo qiāo
一种民俗体育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把长约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脚上,且歌且舞;一种是儿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节日,常在街头巡回演出。
《漢語大詞典》:唐锑(唐銻)
亦作“ 唐梯 ”。
(1).古代百戏之一,即翻空梯、上高竿之类。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百兽马戏鬭虎,唐锑追人,奇虫 胡 妲。” 王利器 校注:“唐梯追人,盖即 汉 代寻橦之伎,一事而异名耳。”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十:“唐梯,空梯也,古训谓唐曰空,庄子:‘求马於唐肆’,佛经:‘福不唐捐’是也。唐梯,今之上高竿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唐梯,今之翻空梯。”
(2).指高竿;高梯。 清 朱彝尊 《洞仙歌·橄榄》词:“南枝青子,架唐梯难翦。”
分類:高竿百戏
《漢語大詞典》:五两(五兩)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漢語大詞典》:险竿(險竿)
杂技名。爬上高竿,并在高竿上做各种杂技表演。 唐 柳曾 《险竿行》:“百尺高竿百度缘,一足参差一家哭。险竿儿,听我语,更有险徒险於汝。”
《漢語大詞典》:木熙
古代杂技的一种。指在高竿上作种种惊险表演。《淮南子·修务训》:“木熙者,举梧檟,据句枉。” 高诱 注:“熙,戏也。”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木熙,即都卢缘橦之戏也……立竿三丈,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者;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啣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髁夹之,则合其掌,拜起於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
《漢語大詞典》:揭鸡肆赦(揭雞肆赦)
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金鸡》。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揭鸡肆赦,雷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