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崛嵂
(1).高峻貌。 清 薛福成 《笠山宏远炮台铭》:“虎蹲崛嵂, 金鷄 崔嵬; 笠山 之崖,据险为臺。”
(2).形容文笔风格峭拔。 陈衍 《重刻〈晚翠轩诗〉序》:“ 广陵 天下才,瑰奇崛嵂,力追 韩 孟 。” 广陵 ,指 宋 代 王令 。
《國語辭典》:桔桀  拼音:jié jié
高峻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馺娑骀荡,焘奡桔桀。」
分類:高峻幽深
《漢語大詞典》:鳞眴(鱗眴)
高峻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坻崿鳞眴,栈齴巉嶮。” 李善 注:“鳞眴,无涯也。” 吕向 注:“皆殿阶高峻之貌。”参见“ 嶙峋 ”。
《國語辭典》:嶙峋  拼音:lín xún
1.形容山石奇兀耸峭的样子。唐。独孤及 招北客文:「其北则有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岈,高岸嶙峋。」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东行欲尽未尽时,盘薄嶙峋作奇怪。」
2.形容人体清瘦露骨的样子。如:「瘦骨嶙峋」。唐。杜甫 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3.形容为人刚毅正直。如:「文天祥风骨嶙峋,其至死不屈的节操传诵千古。」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一九出:「他少年磊落,直节嶙峋,又好结交豪杰,以此人都忌他,我却重他。」
《漢語大詞典》:邃岸
高峻的崖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南北邃岸凌空,疎木交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邃岸天高,空谷幽深。”
分類:高峻崖岸
《漢語大詞典》:崟巇
高峻陡险。 明 陈子龙 《灵隐寺》诗:“度岭既迴缅,陟椒復崟巇。”
分類:高峻陡险
《漢語大詞典》:野狐岭(野狐嶺)
山岭名。在 河北 万全 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 野狐岭 。”元史·木华黎传:“ 金 兵号四十万,阵 野狐岭 北。”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 李文忠 北出 野狐岭 ,败 元 兵于 察罕脑儿 ; 景泰 元年(公元1450年), 英宗 自 瓦剌部 南归, 也先 遣兵送至 野狐岭 ,皆即此地。
《漢語大詞典》:窈峭
(1).高峻峭拔。 清 黄景仁 《龙井》诗:“浪苍天补色,窈峭地掀根。”
(2).谓文笔遒劲。 朱祖谋 《冬夜检时贤诗率缀短章》诗:“海嶠诗人 黎简民 ,新声窈峭出天真。”
《漢語大詞典》:磳磳
山石高峻貌。 唐 元结 《丹崖翁宅铭》:“磳磳丹崖,其下谁家。”
分類:山石高峻
《漢語大詞典》:峥巆
同“崢嶸”。
(1).高峻貌。亦指高峻的山。隶释·汉白石神君碑:“尒乃陟景山,登峥巆,采玄石,勒功名。”
(2).深邃貌。汉书·扬雄传上:“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巆。” 颜师古 注:“峥巆,深邃也。”巆,一本作“ 嶸 ”。
《漢語大詞典》:郁岪(鬱岪)
山势高险貌。一说形容山气暗昩。西京杂记卷六:“制为屏风,鬱岪穹隆。”按,此指屏风上雕刻的假山显得高峻突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宫室》:“若乃凌沼开源,延在崇壤,疑 崑 閬 之鬱岪,侔沧溟之瀇瀁。”
《漢語大詞典》:崜峗
指高峻的山。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蜗垒保崜峗,鼠穴穷搜櫛。”
分類:高峻
《國語辭典》:磪嵬  拼音:cuī wéi
高峻的样子。《文选。嵇康。琴赋》:「且其山川形势,则盘纡隐深,磪嵬岑岩。」也作「崔嵬」。
《漢語大詞典》:樛嶱
(1).广大貌。
(2).高峻貌。 清 王士禛 《五丁峡》诗:“始过 金牛驛 ,樛嶱已凌乱。”
《漢語大詞典》:睽罛
高峻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 馺娑 、 駘盪 ,燾奡桔桀; 枍诣 、 承光 ,睽罛庨豁。” 张铣 注:“ 馺娑 、 駘盪 、 枍诣 、 承光 ,并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唐 颜真卿 《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豁达其外,睽罛其中,云轩水阁,当亭无暑。”
分類:高峻深邃
《漢語大詞典》:巀嵯
形容山势高峻不齐。